易经·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 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 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 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 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 遯者退也。 物不可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 伤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 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 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 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 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 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魏文侯招贤兴国
-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争霸中原。统一的周王朝崩溃了,天下分裂成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有秦、楚、燕、韩、赵、魏、齐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