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刘备与赵云的故事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8-01-17 12:19:3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备曹操大军追杀,与主力走散。忽糜芳赶来道:“赵子反投曹操去了也!”刘备斥道:“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张飞也说赵云可能投曹,刘备又驳道:“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糜芳一口咬定:“我亲见他投西北去了!”刘备却十分坚定地说:“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也。”后来赵云果真数次杀入曹军重围,怀抱阿斗而来,验证了刘备的前言。

大将临阵投敌,实乃兵家大患。而刘备闻听赵云“叛逃”,却不惊不诧,断言:“子龙必不弃我”,体现了对部属的充分信任。

赵子龙剧照

刘备之信任,来自知人。赵云不仅武艺高强,且为人忠义耿直。他原在公孙瓒处,刘备投奔公孙瓒见到赵云,两人谈得十分投机。赵云因哥哥去世,辞别公孙瓒。刘备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拉住他的手依依惜别。其实,赵云对刘备已十分倾慕。他想投靠刘备,却又不愿伤了与公孙瓒的和气。因而借兄丧之故离开公孙瓒。临走时对刘备留下一句话:“终不背德也。”寥寥数字,给刘备吃了定心丸。后来刘备依附袁绍,赵云又赶到邺城去追随他。此后,赵云为刘备招兵买,出生入死,屡立战功。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考察,刘备对赵云的为人已有了深入的了解。刘备坚信“子龙必不弃我”,正是以此为依据的。

刘备对赵云之信任,也来自他的自信心。他对赵云一见倾心,第一次相见,便有不舍之意。但又不能挖老朋友的墙角。赵云奔兄丧,刘备与之“捉手而别”。后来赵云来投,刘备与他“同床眠卧”。在以后的征战中,刘备对赵云一直充分信任。让他主管骑兵部队,并把家小交他保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刘备相信自己的苦心不会白费,相信赵云会实践对自己发出的“终不背德”的承诺。

这信任,又来自他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逃走投奔了袁绍。关羽兵败做了俘虏。曹操拜他为偏将军,礼之甚厚。斩了袁绍大将颜良,曹操又表奏封他为汉寿亭侯。如此优厚的待遇,也没能使关羽背离刘备而留于曹营。《三国演义》中说,刘备曾对关羽的回归表示怀疑,并写信激他。果真如此,还确实委屈了这位关公。刘备对关羽的去而复归当是记忆犹新的,因而这次对赵云是再不能错怪了!

刘备对赵云之信任,表现了他高超的领导艺术。作为一个领导者,应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应相信自己的洞察力。

否则,人云亦云,判断失误,动辄整人,失掉的不仅仅是被整者之心。且即有反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拉也是拉不住的。

如为此而惊慌失措没了主张,失掉主帅风度,难免乱了军心,更有损自身威信。

上一篇:赵云如果被重用,会是怎样的情形? 下一篇:赵云真的是女子吗? 声明:刘备与赵云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斗丞相
甘罗斗丞相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对董卓的评价
对董卓的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丑皇后,也许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贾南风,这个引发西晋八王之乱的“黑颜祸水”。贾南风有多丑,且看以下这两段“证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