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2-03 12:18:31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类型】:民间童话【梗概】:
春天,大雁排成“一”字和“人”字,从南方飞向北方找生活来了;秋天,大雁排成“一”字和“人”字,又从北方飞向南方找生活去了。它们年复一年总是这样忙忙碌碌地过着。
大雁能排成整整齐齐的大队飞翔,这是很奇怪的事。要是说起来呢,也不奇怪。
大雁飞翔的时候,本来不排队。它们白天忙一天,都很劳累,到夜晚,就栖在河边啦,草丛里啦,芦苇边啦,一齐睡觉。每到夜里,不是所有雁都睡,总要轮班留一只守夜的雁。
是老雁都知道:白天飞得高,瞄不准,打雁人总趁这时候带火枪来打。雁受过害,就留下了守夜的雁。
单说有这么一群雁。老雁领着一家子飞了一天,到夜晚,就栖在河边的草丛里睡觉。睡觉以前,派好了守夜的雁。老雁还不放心,就嘱咐守夜的雁说:“今天轮到你守夜了,一直到天亮,可千千万万不能打瞌睡呀!要静心地听着,要仔细地看着,一听有脚步声,一见有红火闪动,你就快点拍翅膀高叫,大伙醒了,好赶快飞走。这是打雁人带着火枪来打咱们来了!”
守夜的雁不耐烦地说:“爷爷,您就放心去睡吧!我都知道。”
“知道是知道。你年轻轻的还没经历过这受害的事,要多加小心才是!”
“我加小心!还怎么着?老说这事,老说这事,谁还不知道!多罗嗦!”
老雁再也没什么可说,这才跟大家一齐睡去。
这时候正是秋末冬初时节。夜里不光冷,偏偏又阴了天,小风“嗖嗖”一刮,竟“沙沙”地下起雪花来了。
守夜的雁守到半夜,又累、又困、又冷。它看看睡在草丛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一个个都把头插在翅膀里弯脖睡得正香,又是气又是馋,自言自语地说:
“真不走运!该我守夜了,偏偏遇上这么个坏天气!”它看看天,又说:“天快亮了。这么坏的天气,打雁的会来吗?守多少回夜,都没遇上打雁的,哪那么巧就会遇上他们呀?我已经守了多半夜,不如趁这时候暖暖和和地睡一觉吧!”
守夜的雁嘀咕了半天,困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偎在草丛里睡了。
打雁的也有个算计:守夜的雁,到天傍亮时最爱困;遇上坏天气,雁准不爱加小心。打雁人就带着火枪和引火来了。
干什么的有什么妙招。打雁人来到河边,三察两看就找到这群雁了。
他把火枪架在高处,对准雁群点上引火,“轰——”一阵烟火冒起,只飞走了一只,剩下都打死了!
飞走的雁就是那只老雁。老雁睡觉时也在惦记着全家亲骨肉的平安,每夜都是睡不安的。它听见响动立刻惊醒了。可是。它还没来得及叫醒大伙,火枪已经响了。它只好痛心地飞走了。
老雁飞走以后,就把这事告诉给所有的雁:只因“一”只雁不小心,全家亲骨肉都被“人”打死了!
雁们知道以后,不光每回守夜加小心,还怕后代把这痛心的事忘了,就出了这么一个永远忘不了的法子——起飞的时候排了“一”字和“人”字。
以后,每天春天秋后,大雁总是排成整整齐齐的“一”和“人”字形的大队,贴蓝天,傍白云,飞来飞去找生活。
【赏析】:
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强调大雁飞行时排成整整齐齐的“一”和“人”字。这是因为它们曾经有过一个沉痛的教训:从前有一只守夜的小雁,不听爷爷的劝告,在自认为天快亮了,打雁的人不会来了的时候,睡着了。结果全家都遭了殃。
作者在这里劝告小朋友要重视老人的经验,不能自以为是。看来万无一失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刻。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 根据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者,轵深井里人。”聂政是郭解的老乡,也是轵地 (今河南省济源境内)人氏,深井相当于轵县的一个乡。豫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
- 杀手专诸的经济问题
- 如果把战争和谋杀活动当成一种投资活动,那么专诸的这次谋杀无疑称得上史上回报率最高的一次谋杀。根据血酬定律理论,我们不妨把专诸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
-
- 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 中国古代很少有才子佳人式的夫妻,真正的典范莫过于两宋之交的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都是书香门第,年轻的时候也相互仰慕,结婚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