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

书籍: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 作者:张政烺 朝代:1990-10-01 专题:书籍

①太师、太博、太保的合称。西周已有此称,皆为最高辅政大臣。两晋北朝改称三太、三师,北周复称三公,坐而论道,不治政务。隋、唐至北宋初改称三师,徽宗政和二年(1112)复称三公,为真宰相之职,后亦作为勋臣的加官。辽、金称三师,元、明、清复称三公。自隋、唐以来,多用作元老重臣加官、赠官的最高荣衔,地位极尊,所施极严,文臣罕有生加者。②或说西周以称司徒、司、司空,亦为最高辅政大臣。西汉成帝以后,以称大司马、丞相(大司徒)、御史大夫(大司空),皆为宰相,各置府僚,共同负责国家政务,亦称“三司”,位望崇高。东汉改名太尉、司徒、司空。仍置府僚,参议大政,名义上分部九卿,实际上仅处理庶务,机要政务悉归尚书台。三国两晋南北朝沿置,皆为名誉宰相,无实际职掌,或参理庶务,多作为大臣的加官、赠官,地位低于三师、二大。北周罢,改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隋、唐复置,用作亲王、大臣的加官荣衔,位次三师。晚唐、五代加授藩镇,所施甚滥。北宋初用作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除授甚严。徽宗时罢,改称太师、太傅、太保。辽、金复置,仍为加官、赠官。

上一篇:三少 下一篇:三长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嫫母制造火药
嫫母制造火药
这天早晨,嫫母早早地起来,就来到一个山洞里烧饭。她把柴禾架在火塘里,把盛了水的陶罐放在柴上面,就从一个小陶罐里取出保存的火种,吹呀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