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市战国墓
战国墓葬群。位于资兴市旧市乡(今白廊乡)境内,在古文献记载中,旧市曾一度是楚、越的交界区域。1978年,考古学者配合东江水电站工程建设,共清理战国时期墓葬80座,出土文物478件,包括陶、铜、铁、琉璃器、铅器、玉石器等,在特征上体现了楚、越两种渊源不同的文化长期共存发展,为考古学历史文化传统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材料。墓葬器物组合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以铜鼎和陶壶(罐)为主。第二类以陶罐(壶)为主。第三类,以陶鼎和罐为主。第四类以陶鼎、敦(豆、合)、壶(钫)为主。第四类组合明显代表了一套源于楚墓的礼制,陶礼器在各类器物中居于中心地位。与同时期的楚都江陵相比较,其不仅在器类上与江陵战国中晚期楚墓相似,组合形式的变化规律一致,而且器物形态也大同小异。这类墓有半数以上随葬二套或四套完整组合,显示了同期楚墓推崇偶数的时尚,体现了与楚墓类似的制度和文化因素,显示出战国中晚期楚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对该地区的扩张。另一方面,第一类组合反映的是另一种形式的等级制度,所出土的铜鼎,其形态、铸造工艺和作为实用器的特点,以及推崇奇数的作风,均与湘江中上游地区春秋墓葬中同类墓相似,或有渊源关系。崇尚铜器的习俗也沿袭了春秋时期土著居民越民族的旧有传统。第二类组合的器物形式为陶实用器,而与铜器无缘,且包括了相当数量的印纹硬陶器。第三类组合虽有陶礼器鼎,但也以罐为主,有三分之二的墓有罐,与第一、二类组合接近,应是本地土著居民的墓葬,其内涵也包括了楚文化的若干影响。这批墓葬中有价值的文物有各式(楚式和越式)铜剑、饰凤鸟与卷云纹图案的铜戈鐏、羽状纹地四山镜、四叶镜、八叶四花镜、羽状纹地菱花镜、龙纹镜,各式琉璃璧、琉璃珠,越民族所特有的铜鼎、铜斧、刮刀、削、陶提桶等。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