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校经堂
一名校经书院,亦称湘水校经书院。在今长沙市区。清道光十三年(1833)巡抚吴荣光仿其师阮元学海堂之制建于岳麓书院内,由“岳麓”、“城南”二书院山长欧阳厚均、贺熙龄主持,分经义、治事、词章3科试士,“一岁四课,一季分课一经,因人而授之课程”,教学汉宋并重,“衍总期探许郑,精微应并守朱张”。时“多士景从,咸知讲求实学”。十六年吴离任,课业遂废。咸丰末年,巡抚毛际可尝重开经史二课,不久即停。光绪五年(1879),湖南学政朱然迁建城内天心阁城南书院旧址,正式设山长,下辖经、史、文、艺四学长及提调、监院各一人。定额招生本省及商籍生徒24名肄业其中。山长成孺刊《校经堂学议》,以经济之学训士,要诸生“先寝馈于四书六经,探治平之本,然后遍读经世之书,以研究乎农桑、钱币、仓储、漕运、盐课、榷酤、水利、屯垦、兵法、马政之属,以征诸实用”。“一时造就人才”,“号称最盛”。十六年(1890)学政张亨嘉迁建于湘春门,更名“校经”,生员扩至44名。学重通经致用,设“经义”“治事”两斋,专课经史大义和当世之务,要求学生考究“古今天下治乱,中国强弱之故”,“举平日所闻于经者,抒之为方略,成之为事功,一洗二百年穿凿之耻”,“养成有体有用之材”。二十年(1894)学政江标新建书楼,以藏中西学书籍;改革课程,以经学、史学、掌故、舆地、算学、词章六科课士;添置“天文、舆地、测量诸仪,光化矿电试验各器,俾诸生于考古之外,兼可知今”;别创算学、舆地、方言等学会,制定《校经学会章程》,“为士子群聚讲习,以期开拓心胸,研究求学,造成远大之器用”;聘请唐才常为主笔,定期出版《湘学报》,分史学、掌故、交涉、商学、舆地、算学六个栏目,发表师生研究成果,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湘省风气为之巨变。戊戌政变后,一度改订章程,恢复科举旧学。二十九年(1903)底,巡抚赵尔巽改为成德校士馆,令诸生“改习科学,以储学堂之选”。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鬼谷子简介,鬼谷子有多牛
- 我国传统文化有“三教九流”之说,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鬼谷子被公认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
-
-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
- 李牧之死
-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
-
- 宋端宗 - 在流亡途中受惊而死的南宋幼帝
- 宋端宗赵昰(公元1269-1278年),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又有史称宋帝昰。宋端宗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