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应山石窟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青山乡方山村,始凿于明代。窟群分布于灵应山东坡山腰上,南北40米,东西20米,由南向北共有洞窟13座。窟内佛像均为泥塑。壁画以红、蓝、白、绿、黑、棕色彩绘,内容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及风土人情。根据窟内所供神像不同,13座洞窟各有名称:龙王庙、娘娘庙、药王庙、十殿阎君庙、观音庙、后殿、眼光菩萨殿、关帝庙、三皇庙、八岔庙、财神庙、观音洞、吕祖洞。6号窟后殿的窟前有砖木结构遗迹,南北10米,东西9.4米。地表置有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所立《灵应山碑记》,从明万历年到清初多次重修。石窟为券顶,高3.1米,长8.4米,正中释迦牟尼像,左侧为普贤菩萨,右侧为文殊菩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典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谁说的?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孟德乐极生悲时候的一句感叹,道出了中国酒文化的渊源。曹操时代,中国的酒文化已传承了二千多年,虽然还没有
-
- 欧阳修“乱伦”,是耶?非耶?
-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官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李牧之死
-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