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3-1965年间在我国农村和少数城市基层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共中央先后制定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十条”),《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简称“后十条”),《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作为指导运动的文件。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起初以清帐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后称“小四清”)为主,城市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原为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后来,城乡“社教”运动的内容都发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和清思想四个方面,统称“四清”运动。这个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对农村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甚至认为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权有三分之一不在我们手里,从而导致严重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打击,伤害了许多好的和比较好的基层干部,使农村工作受到很大损失。二十三条尽管在纠正某些错误,稳定农村形势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是,文件又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则是更严重的“左”的错误。这一错误论点后来发展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据。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淳于髡传
-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被齐威王任命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