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问题
所谓民族问题,实际上是指表现在民族与民族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问题,它所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民族团结问题、民族政策问题、民族平等问题、民族歧视问题、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问题、民族扩张和侵略问题等等,都属民族问题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它不是孤立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由社会环境的条件、国家政权的性质,并且一般地是由社会发展的全部进程决定的”(《斯大林全集》第4卷第140页)。每一个阶级都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观点来理解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因此,在剥削阶级统治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里,出于剥削阶级的利益和偏见,不但不能合理地、正确地解决当时存在的各种民族问题,而且只能加深民族矛盾、民族剥削、民族压迫和民族侵略。在我们伟大祖国——社会主义的国家中,已经消除了民族压迫和剥削,但是由于民族和民族差别仍然存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的影响仍然存在,加之,国内外敌对分子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破坏和捣乱,所以,民族问题仍然是党和政府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不过,由于中国制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实现了民族平等,加强了民族团结,所存在的民族问题都能逐步得到妥善而又合理的解决。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里克劝晋惠公,导致全家被诛杀
- 晋惠公反悔,不想割地给秦国。里克不同意,他说:“既然如此,你们先前干吗答应人家,答应了现在又不给,这不是言而无信吗?”郤芮大声说:“主公
-
- 魏文侯用才之道
-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
- 子产与伯石
- 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很有才干,精通政事,善于治理国家,因此被委任管理国家大事。子产手下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官员,名叫伯石,平时交付他做的事
-
- 刘备与赵云
-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备为曹操大军追杀,与主力走散。忽糜芳赶来道:“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也!”刘备斥道:“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