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问题
所谓民族问题,实际上是指表现在民族与民族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问题,它所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民族团结问题、民族政策问题、民族平等问题、民族歧视问题、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问题、民族扩张和侵略问题等等,都属民族问题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它不是孤立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由社会环境的条件、国家政权的性质,并且一般地是由社会发展的全部进程决定的”(《斯大林全集》第4卷第140页)。每一个阶级都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观点来理解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因此,在剥削阶级统治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里,出于剥削阶级的利益和偏见,不但不能合理地、正确地解决当时存在的各种民族问题,而且只能加深民族矛盾、民族剥削、民族压迫和民族侵略。在我们伟大祖国——社会主义的国家中,已经消除了民族压迫和剥削,但是由于民族和民族差别仍然存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的影响仍然存在,加之,国内外敌对分子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破坏和捣乱,所以,民族问题仍然是党和政府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不过,由于中国制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实现了民族平等,加强了民族团结,所存在的民族问题都能逐步得到妥善而又合理的解决。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
-
-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 秦孝文王是个悲情君王,等了几十年终于轮到自己当皇帝,却在位仅仅三天,就寂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前,先王昭襄王,带领着秦国在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