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煎丸
【方源】《百一》卷十八。
【组成】伏道艾(揉去尘土,择净枝梗,取叶)五两(先用大肥淮枣十二两,砂瓶内水煮烂,去核,同艾叶一处捣烂如泥,捻成薄饼子,猛火焙干,乘热急碾为末) 大汉椒(去目、枝梗并合口者,取净)五两(以阿胶二两,米醋三升,同椒于砂瓶内煮极干,取出焙燥,碾为细末) 当归(去芦及须,酒洗) 白芍药(真白者) 熟干地黄(净洗,漉去浮者,晒干,酒浸蒸晒,再入酒浸蒸五七次,如糖,煎香美方可用) 川芎 白薇附子(大者,炮,去皮脐) 卷柏(取青叶) 泽兰(去枝梗,取叶,上八味各焙干)各一两
【用法】上八味同为细末,与前艾叶、椒末拌匀,米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二百丸、空心、食前艾醋汤送下。
【主治】妇人一切虚寒,胎前产后赤白带下,或成血瘕。
【临证举例】产后腹痛,一妇人因产后虚寒,呕恶不食,腹痛如割,时作寒热,复出盗汗,瘦瘁骨立,脐腹之左结成硬块,其大如掌,冰冷,虽盛暑此处独无汗,每块微动则痛不可忍,百药不效。梦中人告以此方,服之数服,恶心、寒热、盗汗辄止,尽一料遂平复,独血块如故。服至五六料,其块自融化如鱼冻而出。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
- 商均墓在哪里?商均墓介绍
- 商均墓位于虞城县北 12 .5公里的利民镇 (原虞城县城) 西南。现存墓高4米 ,直径35米。据《虞城县志》记载:“虞帝子商均墓,位于城西南
-
- 北宋宰相王钦若生平简介 王钦若是怎么死的
-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北宋初期的政治家,宋真宗时期宰相,主和派势力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