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汤

书籍:中医方剂大辞典 第三册 作者:彭怀仁 朝代:1994-11-01 专题:书籍

【方源】《伤寒论》。

【异名】温液汤(《千金翼》卷十五)、甘草散(《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神巧万全方》)。

【组成】甘草二两

【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一日二次。

【功用】①《直指小儿》:涌吐痰涎。②《金匮要略论注》:清少阴客热。

【主治】伤寒少阴病,咽喉干燥,疼痛灼热;肺痿涎唾;小儿撮口;痈疽热毒。

①《伤寒论》:少阴病二三日,咽痛。②《玉函经》:小儿撮口发噤。③《千金》: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④《外台》:羸劣老弱,体性少热,因服石散,而寒气盛,药伏胸膈,冷热不调,烦闷短气欲死,药既不行,又不能大便。⑤《圣惠》:中蛊欲死。⑥《圣济总录》:热毒肿,身生瘭浆;舌卒肿起,满口塞喉,气息不通,顷刻杀人。⑦《伤寒总病论》:豌豆疮欲出。⑧《直指》:诸痈疽,大便秘。

【方论选录】①《法律》:本方用甘草一味,乃从长桑君以后相传之神方也。历代内府御院莫不珍之。盖和其偏,缓其急,化其毒,卓然奉之为先务,然后以他药匡辅其不逮。②《金匮要略论注》:甘草一味单行,最能和阴而清冲任之热。每见生便痈者,骤煎四两顿服立愈,则其能清少阴客热可知,所以为咽痛专方也。③《伤寒论集注》:案本论汤方,甘草俱炙,炙则助脾土而守中。惟此生用,生则和经脉而流通,学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临证举例】①少阴咽痛 《岳美中医话集》:昔在山东时,曾治一患者,咽喉痛如刀刺,曾用西药未效,细察咽喉,局部不红不肿,诊断为少阴咽痛,病由少阴经气不能舒展所致。予服《伤寒论》甘草汤,生炙甘草并用,以舒其痉挛。饮后二日,其痛若失。②毒蕈中毒 《新中医》(1978;1∶36):苏某某,男,42岁。炒食山上采取野蕈约250克,5小时后出现腹痛,恶心头晕,出冷汗,全身无力,呕吐,于发病后两小时就诊。取甘草1500克,浓煎。第一次药后10分钟呕吐一次;30分钟后服第二次药,2小时后腹痛、恶心逐渐减轻;再服第二煎药液100毫升,2小时后,腹痛消失,但仍感全身乏力,头晕。4小时后腹泻一次,为黄褐色烂便,再服余下的药液100毫升,6小时后诸症消失而痊愈。

【备考】《外台》本方用生甘草四两,切。以水五升,煮去折半,去滓,令顿服之。当大吐,药亦与病俱去,便愈矣。夫散家患心腹痛,服诸药不愈者,服此诸膈即通,大便亦利,甚验。

上一篇:甘草水 下一篇:甘草汤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雍正杀子之谜
雍正杀子之谜
雍正到底有没有杀自己儿子,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一探究竟。雍正帝与三阿哥弘时的关系,反映出在公开实施秘密建储初期,清帝家庭因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