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实西虚泻南补北汤

书籍:中医方剂大辞典 第三册 作者:彭怀仁 朝代:1994-11-01 专题:书籍

【方源】《古今医鉴》卷七。

【异名】泻阳补阴汤(《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

【组成】黄连(淡姜汁炒)四两 黄柏(盐水炒)六两 枯芩(生用)二两 知母(去毛)三两 贝母(去心)四两 桔梗二两 杏仁(去皮尖)三两半 五味子(盐水炒)三两 紫苑(去土)二两半(用沉香煎水浸晒) 当归(童便浸)二两 赤芍药二两半 生地黄(酒洗)三两 天门冬(汤泡去心)四两 天花粉二两 白术(麸炒)一两半 白茯苓二两

【用法】上锉。每服八钱,乌梅一个,灯心三分,水煎,温服。

【主治】酒色过度,妄泄真阴,阴虚火动,火旺痰多,发热咳嗽,咯血吐血。

【加减】吐衄盛,加茜根、大小蓟、藕节、白茅根、侧柏叶、京墨;痰盛,加半夏、前胡、竹沥、荆沥;喘急,加瓜蒌仁、石膏、葶苈、桑白皮、紫苏子、沉香、枇杷叶;热甚,加柴胡、地骨皮、连翘、银柴胡;风盛,加防风、荆芥穗、酸枣仁、薄荷、甘菊花、旋覆花;寒盛,加人参、黄耆、桂枝;心下怔忡惊悸,加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胁下气膨,加枳壳、青皮、白芥子;淋浊,加苓、泽泻、木通、车前子;小便涩,加木通、石韦、滑石、海金沙。遗精,加牡蛎、莲子肉;盗汗,加黄耆、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热燥,加滑石、石膏、火麻仁、山栀子。

【方论选录】黄连泻南方火,宽心下痞满,止呕吐之要药也;黄柏补北方水,除热济阴,抑诸火之要药也;枯芩清肺滋源;知母降北方右尺相火,除骨蒸劳热要药;贝母清西方金,消痰解烦;桔梗引诸药至西方肺金之地,助子扶母之虚也;杏仁收敛耗散之金,乃降气生津之药也;五味子滋少阴不足之水,收太阴耗散之金;紫苑大降气止嗽;当归补血和血之圣药;赤芍药平东方有余之木,安中央不足之土;生地黄凉血生血,清荣中之伏火;天门冬润肺清痰中血,止吐血,清诸经混杂之血;天花粉止渴生津;白术益脾土以生肺金;白茯苓泻诸经火于小便中出。

上一篇:东华解毒膏 下一篇:厉风膏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卢照邻简介 卢照邻是怎么死的?
卢照邻简介 卢照邻是怎么死的?
​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
白起人物简介 杀神白起是怎么死的?
白起人物简介 杀神白起是怎么死的?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