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脑丸
【方源】《宣明论》卷四(千倾堂本)。
【异名】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卷四)、龙荟丸(《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新效方》)。
【组成】当归(焙) 龙胆草 大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两 大黄 芦荟 青黛各半两 木香一分 麝香半钱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送下,兼服防风通圣散。
【功用】①《宣明论》:常服宣通血气,调顺阴阳。②《中国药典》:泻火通便。
【主治】肝胆实火,头痛而赤,目赤晕眩,胸胁疼痛,惊悸抽搐,甚则躁扰狂越,便秘尿赤,或肝火犯肺之咳嗽。现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胆道蛔虫病。
①《宣明论》:肾水阴虚,风热蕴积,时发惊悸,筋惕搐弱,神志不宁,荣卫壅滞,头目昏眩,肌肉瞤瘛,胸高痞塞,咽嗌不利,肠胃燥涩,小便溺闭,筋脉拘奇;肢体痿弱,暗风痫病;小儿急慢惊风。②《医方考》:肝移热于肺,咳嗽而两肋痛,多怒脉弦者。③《景岳全书》:肝经实火,大便秘结,小便涩滞,或胸膈作痛,阴囊肿胀。及一切躁扰狂越,惊悸不宁等证。
【宜忌】①《宣明论》:忌发热诸物。②《医方集解》:非实火者不可轻投。
【方论选录】①《医方考》:《经》曰:狂言为失志;又曰:肾藏志。如斯言之,则肾亦火矣。此一水不胜五火之谓也。故用黄连以泻心,用黄芩以泻肺,青黛、龙胆、芦荟以泻肝,大黄以泻脾,黄柏以泻肾。所以亟亟以泻五脏之火者,几于无水,故泻火以存水耳!用当归者,养五脏之阴于亢火之时;用木香、麝香者,利五脏之气于克伐之际也。咳嗽而两肋痛,多怒,脉弦者,病原于肝也。肝者将军之官,气常有余,气有余便是火,故宣泻之。是方也,芩、连、栀、柏、草龙、青黛、大黄、皆能泻火,而未必入肝;肝气臊,诸药得芦荟、麝香之臊,同气相求,可以入肝而平肝矣。然肝木为生火之本,而诸脏之火不无相扇,诸药虽因芦荟、麝香之引而入肝,然其性各有所属,则能兼五火而治之矣。用当归为君者,以其能和五脏之阴,以木香为佐者,以其能行诸药之滞也。②《医方集解》:此足厥阴、手足少阳药也。肝木为生火之本,肝火盛则诸经之火相因而起,为病不止一端矣。故以龙胆、青黛直入本经而折之;而以大黄、芩、连、栀、柏通平上下三焦之火也。芦荟大苦大寒,气臊入肝,能引诸药同入厥阴,先平其甚者,而诸经之火无不渐平矣。诸药苦寒已甚,当归辛温,能入厥阴,和血而补阴,故以为君。少加木香、麝香者,取其行气通窍也。
【临证举例】①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四川中草药通讯》(1972;3∶25):报告以本方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31例,其中20例既往未曾用过化疗,其余11例为化疗后复发病例。治疗结果:缓解者17例,进步8例;无效6例。多数患者服药后至开始发挥疗效的时间约需1个月。17例缓解病例缓解期为1个月~1年以上,平均5.6月。作者认为本病当属实证,实则泻之,故用泻肝法。本方常见副作用为腹痛、腹泻、恶心,但无一例发生血小板下降及骨髓抑制。②癫狂 《中医教育》(1977;4∶51):以本方改为汤剂,并用石菖蒲代替方中麝香,治疗狂症四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结果均获治愈。作者指出:本方治实证之狂病有釜底抽薪之妙,见效甚捷,但方中均为峻猛寒药,非实热者不可妄用。临床当以脉象洪实、舌红、苔黄、大便秘结为应用指征。③胆道蛔虫病 《浙江中医杂志》(1965;7∶20):以本方加牙皂二钱,改为汤剂煎服(其中麝香半分另调服)。治疗胆道蛔虫病15例。结果全部治愈。追踪观察3~8个月,无1例复发。作者认为本方具有清热燥湿,通关利窍,行气止痛,利胆杀虫,并具有促进虫体排出之作用。
【备考】本方方名,原书(四库本)作“当归龙胆丸”。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九天玄女为何称为“风水圣姑”?
-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这位女神后来被道教所信奉,成了道教中著名的女仙。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蔡泽说范雎
-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 年),河东郡郡守王稽因为通敌被处死。应(ying)侯范雎(ju)是由于王稽的举荐才做了丞相,因此他闷闷不乐。
-
- 苏代帮甘茂借游说谋官
- 战国时期, 楚国人甘茂, 曾经在秦国担任宰相。后来他遭人诬陷, 被迫从秦国逃跑。
-
- 朱熹定“四书”
- 儒家的经典汗牛充栋,就是最重要的“五经”也是篇轶繁浩,文义艰深,一般人要读懂还真不容易。北宋时的程颢、程颐兄弟有感于此,他们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