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否为孔子所作?它有什么特点?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8-24 10:03:1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又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历史学家。用朱自清《经典常谈》中的话说,“孔子是在周末官守散失时代,第一个保存文献的人”。他不仅删《诗》《书》,定《礼》《乐》,而且还根据鲁国史籍《春秋》修成《春秋经》,即现存的《春秋》一书。 孔子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同上)。鲁国是一个文物典籍保存较好的国度,孔子读了很多古代典籍,见识了古代礼制。他十分重视古代文献和实物,要求研究历史要言必有征。当然,孔子评人论事,也是为宣扬他的学说服务。他征引古人古事,提倡效法先王的仁德;评论历史人物是为了树立当代从政为人的标准。孔子作《春秋》也是带着惩恶劝善的目的的。《左传》成公十四年评论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昭公三十一年又说:“《春秋》之称微而显,婉而辨。上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劝焉,淫人惧焉。是以君子贵之。”孟子也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 《春秋》是孔子依据鲁国旧史《鲁春秋》修成,因而其中袭用旧史的痕迹十分明显。司马迁说《春秋》乃“论史记旧闻……约其辞文,去其烦重”(《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这是对的。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它按年月次序记事,“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史事。所记内容以鲁国为主,兼及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国,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活动,如诸侯国间的访聘、会盟、征伐、筑城等;同时也记录了水、旱、地震、冰雹、日食、星变等。不过,《春秋》记事过于简洁,全部242年的历史仅用了一万六千余字,叙述史事又省略了史实过程,仅记结果或结论。 孔子在《春秋》中评断史事时,是通过谨慎的用字来表现自己的立场的,其“属辞比事”皆有精到考虑。同记战争,有伐、征、侵等的区别;同记杀人,亦有杀、弑、歼等不同表达方式。《春秋》由《周礼》出发,为尊者讳之处很多。后人把这种“寓褒贬,别善恶”的写法看成是《春秋》特有的“笔法”。其实,这是当时史官们约定俗成的惯例,鲁人曹刿所说“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就是这个意思,这种书法原则为当时的史官们所共同遵循。(杨朝明)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
-
-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
-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 商均虽然被太史公定论为不肖,没有能力承继帝位,可能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但他绝对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海内经》说,义均是始为巧
-
- 屈原:玉米田的传说
-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楚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大诗人。他担任过楚国的大臣,参与国家内政和外交大事。为了使楚国强盛,屈原主张
-
- 赵奢收税不畏权
- 赵奢(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最初为赵国的田部官吏。由于不满平原君家拒绝缴纳租税,赵奢按律治罪,前后杀死了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