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学习”小考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8-24 10:22:20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学”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便写作“学”,上半部像两手摆弄算筹,下半部像房子,房子里面是童子。《礼记·内则》说:“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也就是说,儿童到了6岁,便开始教他计算和方位名称。这与学的字形十分吻合。      “习”字商代甲骨文作“习”,上半部的“羽”表示鸟的两只翅膀,下半部的“O”表示日光。鸟在日光中飞翔,两只翅膀不断地反复地扇动,所以“习”又引申为“重复”。《说文》:“习,数飞也”就是这个意思。      春秋末年,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反映了“学”和“习”结合的趋势。“学”和“习”正式合为一个固定词组,则是战国时代的事,最初见于《礼记·月令》的“鹰乃学习”。
上一篇:函授的来历 下一篇:“留学生”一词的由来 声明:“学习”小考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
商均墓在哪里?商均墓介绍
商均墓在哪里?商均墓介绍
商均墓位于虞城县北 12 .5公里的利民镇 (原虞城县城) 西南。现存墓高4米 ,直径35米。据《虞城县志》记载:“虞帝子商均墓,位于城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