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兴起与汉化运动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06 14:49:34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北魏于十六国时期由拓跋鲜卑所建,前身为代国。前秦于淝水之战崩溃后,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举兵复国,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在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及太武帝的经营下逐步壮大。拓跋珪与后燕交恶而发生多次战争,最后在张衮帮助下于参合陂之战击溃燕军。拓跋珪不久率军攻破后燕首都,迁都至平城,并在次年称帝,即道武帝。道武帝性情残忍,后为其子拓跋绍所杀。同年道武帝长子拓跋嗣平乱继位,即明元帝。他攻下南朝宋的河南地,但不久去世。其子拓跋焘继位,即太武帝。他励精图治,国力大盛,并屡次攻掠南朝宋。在解除北方柔然的威胁后展开统一华北战争。在439年攻灭北凉后结束“五胡十六国时期”,与南朝宋对峙。北方至此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然而,还有后仇池,至443年方亡于北魏。
推行汉化运动的北魏孝文帝。
北魏初期国家组织与经济的建立皆仰赖崔宏与崔浩父子。虽然军力鼎盛,但北有强敌柔然,以致不能全力南征。太武帝统一华北后又灭西域五大强国之一的鄯善,控制了西域。在450年又南征刘宋,直逼瓜步,并扬言渡江。之后掠夺五万户北返,至此北朝军力压倒南朝,但军力大损。信仰佛教的卢水胡人盖吴率各族百姓起事,太武帝平定此事后打击佛教,成为三武灭佛之一。太武帝于后期刑罚残酷,最后被宦官宗爱所杀,宗爱之乱至文成帝时方平定。
献文帝执政时,被其母冯太后毒杀。冯太后改立献文帝之子拓跋宏(即孝文帝),并把持朝政。冯太后猜忌多智且滥刑,但使国政平稳。孝文帝倾慕汉文化,认为鲜卑人应该要深入汉化。他为人英明好学,在亲政后扩建首都平城为汉城。基于洛阳较平城繁华,地理位置控制全国易发兵于江南,可摆脱保守派势力,于493年假借南征南朝齐名义,率众南迁洛阳[23]。孝文帝在迁都后的三年间推动汉化运动,全用汉官官制、禁胡服胡语、推广教育、改姓氏(包括改拓拔氏为元氏)并同汉人世族通婚、禁止归葬及度量衡采汉制。汉化运动为南迁的鲜卑人提升文化素质,为北魏的政治与经济带来发展,但使得暮气重重的鲜卑贵族由尚武精神趋向奢侈及文弱[24]。而后孝文帝在多次南征南朝齐后皆无功而返。至于留在北方六镇的鲜卑贵族由于不愿南迁,逐渐不受洛阳朝廷重视而失势,这使得北魏内部分裂成鲜卑化与汉化两大集团,成为日后六镇之乱的原因之一。494年太子元恂意图北返平城,孝文帝得知后废太子并赐死。保守派穆泰、陆叡于平城拥王兵变,被镇压后孝文帝还亲自北巡安抚。当孝文帝死后,北魏开始走入下坡。杨大眼是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名将,军功显赫,守卫南疆对抗南朝齐、梁。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詹天佑的家世,詹天佑的留学生涯
-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4月出生于广东南海乡间(今为三水市辖)一个世业茶叶出口生意的家庭。他的祖籍是安徽婴源,由他的祖、父两辈,从那
-
- “田忌赛马”的智慧是恶智慧吗?
- 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应该看到孙膑的跳出惯性思维,也应该知道这是在钻规则的空子。但在现实社会,要想更好地竞争与合作,田忌
-
- 甘茂:能言善辩者
- 甘茂是战国时下蔡(今安徽省凤台县)人,秦惠王时,由张仪、椿里子推荐会见秦惠王。秦惠王去世后,武王继位。甘茂平蜀国反叛,回来后任左垂
-
- 赵云真的是女子吗?
- 无论在史学界还是民间的传说中,赵云都是一位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大英雄。这一传闻流传了上千年,没有人怀疑他的真实性。然而,最近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