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烤猪头”的传说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10-14 16:52:05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酱烤猪头”是奉化民间一道名菜,加工程序不多,几乎人人一学就会。 加工的原料也便宜,用猪头肉、咸光饼和冰糖等东西按比例拌和在一起,放在锅里烤熟,便可吃了。 它的滋味非同一般, 既香又甜, 既酥又脆,既可当点心又可作主食, 怎么吃也不腻。这道名菜是谁的“专利产品”呢? 说法不一,其中有一种民间传说,听起来比较可信,说“酱烤猪头”是溪口人的创造。 是否真实? 这就得从头说起。
相传明朝时期, 东南沿海常遭倭寇侵扰, 四方百姓怨声载道,各地大小官员也纷纷向朝廷上书,要求派兵歼灭倭寇,清除外患。 明朝皇帝既担心开战会出乱子,又觉得不把倭寇消灭,难以取信于民, 始终举棋不定。 主战派、 爱国将领戚继光主动请战,要求引兵到黄海、东海一带,平定倭寇。 经他再三上表,皇上准奏,允许带兵出征。
戚继光到了江浙沿海,四处察看敌情。 他深知:虽然手下将多兵众,步卒善战,但光凭这点兵力是远远不能肃清倭寇的,必须组织当地民众,依靠百姓的力量。 有一次,他来到宁波,专门视察了奉化松岙、莼湖、江口、溪口等地。 一路上,他所说的内容都是如何发动民众, 共同对敌的事情。 这一战略思想得到广大民众拥护。他一面调兵遣将,一面发动广大民众共同对敌。 而入侵的倭寇不断扰乱,扬言要与戚家军决一雌雄。
奉化民众迅速组织起抗倭寇“义勇军”,人数达万人之多,一下子组织了几万名英勇善战的地方部队。 大桥、溪口、江口、莼湖、松岙“义勇军”纷纷聚集训练。 他们手拿长矛、斧头、柴刀、竹杠和锄头要求与戚家军并肩作战。 同时,还做好战争后勤准备,国积粮食和其他战地用品,随时准备将大批物资运往前线。
一次,戚继光亲率兵将,开到奉化大桥、溪口、江口,安营扎寨,摆开与倭寇决战的态势。 倭寇贼首得知,派了大批海盗从镇海、慈溪等地偷袭奉化。 戚家军与奉化民众奋起回击,打得倭寇焦头烂额,死伤大半,残留者狼狈逃窜,回到停在海面的船上。
在欢庆战斗胜利的时刻,奉化老百姓敲锣打鼓, 宰猪杀羊,举灯舞龙,载歌载舞地涌向戚家军兵营。 人们挑着慰劳品,向自己军队慰问。 戚继光在战火还未最后熄灭、 军情十分紧张的时候,抽空迎接了奉化民众代表。 他看到老百姓挑着许多东西,如此爱戴自己的军队,心里十分激动,他劝说:“父老们,倭寇流窜抢掠,你们苦不堪言啊! 这些酒肉是你们口里省下来的,我们说什么也不能收,你们挑回去吧! ”
民众代表一定要戚家军收下才肯走。 戚继光下令, 坚决不收。 民众代表好说孬说, 戚家军只收下咸光饼, 其他几十担猪肉、大米和食品挑了回来。
奉化酱烤猪头
当民众代表挑着东西回来时, 在场百姓纷纷要求再送去。
他们知道戚家军光收咸光饼,那就想办法,把东西做成咸光饼那样送去。 有个来自溪口的厨师,与几十个民众商量,出了个好主意,他们将猪头、咸光饼和冰糖拌在一起,放在大锅里煮,煮熟、冷却后, 当作咸光饼再次送到戚家军扎营地。 戚家军的将士吃了这种“咸光饼”,都说味道好。 奉化各地民众也学溪口的办法,迅速加工“酱烤猪头”送给戚家军。
戚继光亲尝了一口“酱烤猪头”,味道挺美。 经他再三打听,才弄清楚这样的“咸光饼”唯奉化独有,他心里很清楚民众的一片心意,当即说了句: “百姓爱兵,犹如爱子,倭寇不除,誓不回朝! ”从此,奉化的“酱烤猪头”名传四方,民间作为一种名菜继承下来。 每家每户来了贵宾,主人一定会拿出这道名菜招待客人。
-
-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齐宣王为何娶丑女无盐为王后?
-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名叫钟离春的女子,长得奇丑无比。你看她:终日鼓着个腮帮子;头又扁又宽;一双细长的眼睛深深地嵌在扁平的额头下;两
-
-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 秦孝文王是个悲情君王,等了几十年终于轮到自己当皇帝,却在位仅仅三天,就寂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前,先王昭襄王,带领着秦国在一统
-
- 魏文侯待民之道
- 在魏国的东封,有个地方官名叫解扁。有一年,解扁为了讨好上司,驱使劳累一年的农民,在冬天里上山砍柴。魏文侯整个冬天干个不停,砍下的树
-
- 邹忌为何能成功污蔑田忌谋反呢?
- 田氏齐国的第一任国君齐威王,在即位之后,文臣任用邹忌,武将任用田忌,一方面在国内进行改革,采纳百官建议,另一方面加强武备,多次击败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