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
【介绍】:
黎锦熙 ,语言学家、九三学社中央常委。
黎锦熙,字劭西,湖南湘潭人。早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史地部,任优师附属小学及省立第一、第四师范历史教员。与同事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等组织宏文图书编译社,任主任,编辑中小学各科教材;出版刊物,鼓吹新文化。后任《长沙日报》、《湖南公报》总编,常撰文评论时政,为省当局所不满。又组织哲学研究小组,研究新思潮,学生毛泽东、蔡和森等常往听讲,参加讨论。1915年,赴北京,任北京政府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特约编纂员,极力主张改中小学国文科为国语科,并编国语教科书在小学试行。提倡白话文,反对小学读经。1917年,发起组织国语研究会,任委员,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任委员(后任常委),兼国语传习所导师,积极主张“国语统一”(推广普通话)和“言文一致”(普及白话文),正式开始我国国语运动,对当时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黎锦熙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大学、燕京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师范学院等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1925年,在女师大学潮中,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国民政府成立后,黎锦熙出任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院长,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总主任兼总编纂。1944年,黎锦熙在重庆与许德珩等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后改名为民主科学社),主张团结民主,抗战到底。1945年9月,黎锦熙参与发起九三学社筹备会,在筹备期间,为争取国内和平与民主,反对蒋介石反动派阴谋破坏政协决议,进行了积极的斗争。1946年5月,在九三学社成立大会上,黎锦熙被选为中央监事会监事。此后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和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为中心的爱国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黎锦熙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校务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1978年3月27日,黎锦熙在北京病逝,终年89岁。著作30余种,主要有《新著国语文法》、《比较文法》、《国语运动史纲》、《国语新文字论》等,主编辞书有《汉语辞典》等。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由于宋昭公暴虐无道,因此宋国人都不
-
-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 据传闻,战神九天玄女,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制造香业的祖师和守护神。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