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诱使明朝灭亡的“两件小事”是什么?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7-06 16:06:0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尽管前几天,笔者发文点评了“因一位御史老婆捉奸行为而引发《‘蝴蝶效应’导致明朝灭亡》的观点”,但这并不是说我就不认同“蝴蝶效应”理论、不认可小事情能够引发大变化的规律。

300001378954132257057666944_950.jpg

明朝灭亡关系图

说起来,明朝灭亡,还真的是与明朝发生的“两件小事”有密切关系。

其一,“误杀”女真人塔克世和他父亲。公元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兵攻打建州女真部的古勒城。明军遭到激烈抵抗,久攻不下,于是女真人塔克世和父亲两人冒险进城劝降。没想到劝降未成,此时突然城破,明军冲进去不分青红皂白,竟把塔克世父子也杀了。父子俩本来是为明朝做事,不料遭此惨祸,明朝解释这是“误杀”,给塔克世的儿子赔了30匹了事。误杀了两个边塞草民,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根本不值一提,谁也没把它放在心上。

其二,为节省财政支出而裁撤驿卒。公元1628年崇祯皇帝即位时,明朝已经风雨飘摇。显然崇祯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国内是民变四起,国外又强敌视。在内忧外患,连年征战,耗资巨大,朝廷陷入了财政危机的情况下,崇祯便下令在全国整顿驿站,裁撤驿卒,以节省财政支出。驿站的主要职能是传递公文,并为过境的官员提供服务,驿卒就是这个机构中最底层人员,干活辛苦收入极低。旨意下达不久,裁员进展顺利,也收到预期效果,据说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朝廷节省白银68万两。

就这样,两件看起来似乎都不起眼的小事,结果却引发了明朝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我们先说第一件事的影响。虽然明朝因“误杀”给塔克世,给他的儿子做了赔偿,但塔克世的儿子努尔哈赤始终没有放下心中仇恨。史书记载,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含恨起兵,从“含恨”二字不难看出,他之所以造反,就是与大明王朝有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他初始阶段不敢与明朝公然为敌,只能暗中积蓄力量,苦心经营。几十年后,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雄踞关外,对明朝形成威胁。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改国号为大清。

而第二件小事的影响愈发富有传奇色彩。本来,崇祯皇帝下令裁撤驿卒,是为了精减机构,精简人员,搞好节流开源,应属明智之举,但是朝廷只管裁减,却不负责安置,由此落下了祸根。试想,与皇帝的江山相比,百姓的死活显然是小事一桩,但这对银川驿站的驿卒们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当时西北连年大旱,饿殍遍野,树皮都吃光了,人吃人的惨剧都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生活来源,就意味着要么等死,要么揭竿而起。当选择只有两条:饿死是死,造反也是死,既然两条都是死路,与其做饿死鬼不如做饱死鬼,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封妻荫子,留名千古。

在这批下岗的驿卒当中,有一位名叫李自成的年轻人。李自成是陕西米脂县人,世代贫农,小时候给地主家放过,长大后在银川驿站谋了个驿卒的差事,好歹能混口饭吃,没想到崇祯“新官上任三把火”,一纸令下,就断了他的生路。康熙《米脂县志》记载:“明末李自成,银川驿之马夫耳。因裁驿站,饥荒,无所得食,奋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李自成走投无路,被迫走上了造反道路。

1644年春天,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紫禁城,顺便抢了崇祯的皇帝宝座。当年的银川驿卒以彼之道还彼之身,崇祯终于也尝到了“下岗”的滋味,不得已只能在绝望中上吊自杀。崇祯恐怕做梦都想不到,当年裁掉一个小小的驿卒,竟为自己培养出一位掘墓人。

同样令明朝皇帝想不到的是,清军在被“误杀”女真人塔克世后人的率领下,野心勃勃逐鹿中原,不料被明朝精锐挡在山海关外,无法前进半步。恰在此时,李自成完成了对明朝的最后一击,天赐良机,清军趁机挥师入关。于是,1644年的北京城,就像一个热闹非凡的大戏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李自成抢了崇祯的位置,可惜只当了42天的皇帝,又被清军赶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紫禁城再次易主,大清顺治皇帝登极,他就是努尔哈赤的孙子。

两件小事,犹如“两只蝴蝶”,轻轻扇动了几下翅膀,微风吹到1644年,终于引发了一场卷风,大明帝国随风飘散。

通过上述两件小事引发的大变化,我们应当汲取些什么教训呢?我想至少可以有两个方面具有示:

一是公元1944年,郭沫若在他的那篇著名雄文《甲申三百年祭》,重申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贪贿必然亡国的道理;同时也劝谕新兴的工农政党,切莫骄傲自满,以免重蹈李自成“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悲剧。

二是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无疑是至理名言,是需要我们时刻必须牢记的真理。因为说不定,哪一天你就因过去曾经做过的某件小事而被彻底改变一生的结局。前不久,有家媒体报道了一位见义不为的“围观”者袖手旁观,后来才发现受伤之人竟是自己亲人,却由于耽误宝贵抢救时间撒手人寰而痛不欲生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还可以有许多见仁见智的看法说法,笔者就不再展开叙述了。

上一篇:明朝灭亡有啥经济原因? 下一篇:说“蝴蝶效应”导致明朝灭亡不准确? 声明:诱使明朝灭亡的“两件小事”是什么?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
雍正治贪
雍正治贪
雍正是怎么治贪的?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前去一探究竟。雍正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