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厥阳厥
按厥逆、厥冷、四逆,一也。阴阳二病,皆能发厥。然阴厥易明。惟阳厥有阳邪内传阴经,脉数沉细,误认阴寒者。有阳邪内传阳经,冷汗时出,误认阴寒者。有表邪内伏,身冷无汗,脉伏不出,误认阴寒者。不知阴寒起病,身不发热,口不作渴,二便清利,神气清爽,手足厥冷,不能举动,六脉沉迟不数,此阴经寒厥之症。《伤寒论》以四逆汤、干姜甘草汤、吴茱萸汤等,治气分火虚厥冷。于恶寒门,有当归四逆汤,治血分冒寒。又立芍药甘草附子汤,治血分恶寒。类于厥冷,即可推此以治彼。以上治阴经阴厥之法也。若初起发热恶寒,热久不凉,渐至手足皆冷,又或热片时,神昏不语,或独语谵妄,身虽厥冷,手足仍能举动,大便或闭或泻,小便赤涩,甚至自遗不觉,其脉沉细而数,此阳热传入三阴,乃阴经阳厥之症,用寒药则碍厥冷,用热药则碍阳邪,故仲景用四逆散疏通胃阳,阳气外达,待厥愈足温,再清其热。若初起发热,自汗烦躁,至八九日忽然四肢厥冷,口燥唇焦,烦渴引饮,神昏不语,扬手掷足,身虽厥冷不欲衣被,冷汗常出,脉大沉数,或数时一止,此阳邪传入三阳,乃阳经阳厥之症,宜河间凉膈散、白虎汤、黄连解毒汤。清内伏之热外发,则手足温暖。然后看里有结热者,再清之。有下症者,二承气汤选用。若初起恶寒发热,六脉或浮大,或沉伏,烦躁呻吟,忽尔手足皆冷,此表汗不出,表邪内伏之厥冷,宜升阳散火汤、羌独败毒散发散表邪,则汗出厥愈。以上三条治阳厥之法也。另有夹痰、夹食、夹食气,填塞中脘,升降不通,胃阳不得四布,亦令人手足厥冷,宜用消导痰食,导痰汤、保和散再加开豁之药。
升阳散火汤
升麻 葛根 羌活 独活 柴胡 白芍药 防风 甘草
里热见厥,用凉膈散等。表邪内伏厥冷,以此方升散。
羌独败毒散
三阳表邪内伏,用升阳散火汤。太阳表邪内伏,则用此方。
黄连解毒汤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热在上焦而厥,用凉膈散。热在中焦,用白虎汤。若三焦皆热,则用此方。
大承气汤 见大便秘结。
甘草干姜汤
甘草 干姜
此条本是阳症,因表虚脉浮,卫虚自汗,又误汗复亡其阳,故使厥。误下复竭其阴,故咽中干,烦躁。若用温复阳,则碍咽干烦躁。用寒,则碍厥冷。故此方以干姜暖中。甘草缓急,待其胃阳敷布,厥愈足温,然后作芍药甘草汤,调和阴血。
芍药甘草汤
芍药 甘草 石膏 荆芥
此方妙法,妙在石膏、荆芥辛凉上焦,润其咽干烦躁;又藉其辛凉入血,助芍药、甘草下缓肝急,使其脚伸;脱去干姜辛热,以防胃热谵语,微露下文用调胃承气汤,复清胃热。
调胃承气汤
大黄 枳壳 浓朴 甘草
复阳太过,不耐辛温,胃热谵语,暂用此方。
四逆散
柴胡 白芍药 枳实 甘草
三阳表邪内伏,四肢厥冷,升阳散火汤等发之。热邪内传,四肢厥冷,凉膈散等清之。三阴脏寒而厥冷,以四逆汤等温之。今本是阳症,因热邪内传阴经而厥冷,故以柴胡、白芍药疏通肝胆,伸阳气外达,则肝主四末而四肢自暖。又以枳实、甘草疏通阳明里气,伸胃阳外布,则胃主手足而手足自温。此方分治阴经阳厥,与阳经阳厥不同者。
凉膈散 见发狂。
白虎汤 见潮热。
吴茱萸汤 见恶寒。
白通猪胆汤
厥冷有脉,用四逆汤。脉伏,加葱白以通阳气。阴极发躁,加胆汁以监制。家秘恐凝浊,易川连少许,宗连理汤法。
当归四逆汤
当归 白芍药 桂枝 细辛 通草 甘草 大枣
此治血虚冒邪,不能发汗外出。例如气虚冒邪,而用人参败毒散、参苏饮。
麻黄升麻汤 麻黄 升麻 知母 石膏 当归 芍药 黄芩 甘草
此治误下邪伏,故用升散法从表发出。以知母、石膏、黄芩清里热,以归、芍引入血分至深之处。家秘加羌活,去麻黄,以其咽喉不利吐脓血耳。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的丧葬文化是历史悠久的
- 历史悠久的蒙古族丧葬文化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在人死后都要举行葬礼,但是因为各个地方的习俗的不同,所以每个地方葬礼的方式也
-
-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