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
测量温度的工具叫温度计.
1.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如水银、酒精、煤油等)的热胀冷缩来测温的.
2.种类:常用温度计根据用途可分为:
(1)实验室用温度计 测量范围为-20℃~100℃,分度值为1℃.
(2)体温计 测量范围为35℃~42℃,分度值为0.1℃,此温度计管内的液体一般为水银
(3)寒暑表 测量范围为-20℃~50℃,分度值为1℃,此温度计管内的液体一般为酒精.
3.构造特点:一般温度计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均匀且抽成真空的玻璃管,管外标有刻度.特例: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弯管称“缩口”,其作用是保证体温计可离开人体读数
4.温度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实验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绝不能超量程使用.
(2)对温度计要“三看清”,即看清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的位置.
(3)测量时,做到“泡浸不碰壁,数稳视线平”,即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4)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后应稍候一会儿,等温度计的示数基本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记录:测量数值+单位.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陆游也练气功?陆游坚持练气功在重重逆境中能活到85岁
- 陆游,是南宋时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颠簸坎坷,在重重逆境中能活到85岁高龄,甚至在其晚年时,还能耳聪目明。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做到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