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古书情节辞典

玉簪记

书籍:古书情节辞典 作者:张华 朝代:2004-05-01 专题:书籍

河南书生潘必正,奉双亲之命,赴临安应试,因落第羞愧,无颜回家,暂住金陵女贞观姑母处。女贞观小道姑陈妙常,原是官家小姐,因金兀术犯境,母女失散,路遇张二娘,指引来观为尼。从此,女贞观就不清静了。先是新任建康太守张于湖隐名来观,非常恋慕妙常,怎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只得离观赴任。又有溧阳王公子,纠缠妙常,遭到拒绝,恼羞成怒,告到官府,问官正是张于湖,将王责打二十板。惟独潘必正风流倜傥,引得妙常心动,一来二往,成其好事。必正向妙常发誓:“老天在上,必正若忘了妙常今日之情,天诛地灭!”姑母发觉侄儿心神不定,与妙常有些瓜葛,便叫他到经堂,吩咐“一边我打坐,一边你读书”。她仍觉不稳妥,生怕出了事,败坏山门,索性催着必正赴试去了。必正没有机会单独与妙常告别,乘着小船离去,妙常躲过师父,在后面乘只小船赶上前去。二人在船上,面对秋江,互诉衷曲。临别妙常赠必正碧玉簪一枝,必正赠妙常白玉鸳鸯扇坠一枚。这回潘必正考中二甲进士,衣锦荣归,将妙常接到家中。无巧不成书,潘陈两家本来就是亲家,陈母与女儿失散后,投奔亲家,住在潘宅。两家老人认出玉簪和扇坠,正是双方定聘之物。于是,妙常母女团圆,皆大欢喜。

上一篇:碧纱笼 下一篇:合钗记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豫让:模范忠臣
豫让:模范忠臣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