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谟
【生卒】:1912—1940天门人。小时读私塾。稍长,到县城读中学,受爱国主义教育,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38年夏,经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介绍,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毕业,分回湖北,由鄂中特委派任应城抗日游击大队司令部教导队队长。1938年12月,中共天门县委建立,任县委委员、军事部长。1939年4月,鄂中特委以教导队为基础,组建应城抗日游击大队第四支队,丁任该支队一营营长。为争取京山县国民常备大队第一中队,中共指示丁世谟利用与该中队队长柳雅东的个人关系,打入柳部,任一分队队长。在柳部,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一个秘密党支部。为了有效地掌握该部,丁策动柳调整了部属,一、二、三分队的队长及4个班长均由共产党员担任,丁任副中队长。1940年2月,柳部移防白马庙小耗湾,准备过春节。此时,柳一反常态,暗中与京山国民党六纵队八支队接上关系,愿意受编为该支队的直属大队。丁及时将这一突变报告天门县委,县委即派邓家生等赶到小耗湾,指示丁寻机起义。3月2日,丁趁柳雅东外出,即向全体党员传达县委决定,并布置了起义方案。午夜,丁命部队徒手紧急集合。他向士兵宣讲了形势,交代了政策,即时宣布起义。起义后,部队改编为天门县游击大队,丁任大队长。3月4日上午,游击大队抵达渔南下毛家台,与驻上毛家台附近的新四军四团队汇合。丁与四团队团长李人林、天门县委书记周彬等研究制定了开辟天西的作战方案。不料,我军活动被敌察觉。3月5日凌晨,日军纠集渔薪、张港、雁门等7个据点的步骑千余人,包围了四团队驻地。李人林指挥全体指战员奋起迎击。由于敌众我寡,四团队处于十分不利的情况。丁闻讯即带天门县游击大队直插敌人侧翼,发起猛烈进攻,敌忙调转枪口打丁部。丁沉着冷静,指挥若定,打退敌人4次冲锋,掩护四团队安全转移,自己却在激战中牺牲。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