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波
【生卒】:1915—1946又名立福,笔名汪洋。应山(今广水)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7岁放牛拾柴,13岁随父学裁缝手艺,19岁挑货郎担,走村串户。为行商所需,自学文化,知识日益长进,不但学会写帐,还能阅读报纸,关心国家时事。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从报纸上得知华北沦陷,忧心如焚。1939年1月,李先念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从竹沟到达应山,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汪东波积极响应,联络一部分乡民组成基干队,为新四军站岗放哨,侦察敌情,后被委任为寿山乡民众后备队副中队长。1940年7月,党组织派他在寿山新街以开杂货铺为掩护,建立情报联络站,任站长。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2月,任寿山乡长。这年应山遭受特大旱灾,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他在全乡采取“以工代赈,兴修水利,救济灾荒”的政策,既解决了当前的饥荒,又为来年抗旱保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扬,并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县推广,掀起一场“千塘百坝”运动,多次受到鄂豫边李先念、陈少敏、许子威等军政领导人的表扬。消息传到延安,党中央在广播中特向安应人民祝贺,《解放日报》介绍了安应人民在敌后兴修水利、坚持大生产的经验。1942年春,被提升为寿山区副区长兼区农救会主席。1942年6月,被任命为寿山区委副书记。1945年7月,调鄂中地委工作,参加豫南干部支队,开辟新区。1946年6月27日,中原军区部队突围西进,鄂中地委决定原寿山工委书记胡海泉为留守安应随县委书记,调汪东波任县长兼指挥长,并从原安应县独立营抽出一个战斗排和一部分手枪队员,共40余人,组成游击支队,交胡、汪二人指挥。为了不让国民党发现中原军区部队突围迹象,汪东波指挥战士们在山上吹号出操、唱歌、练习刺杀等,迷惑国民党军队。主力部队转移两天后,国民党军才发觉。于是,集结应山、安陆、孝感三县军队一拥而来,抢占了赵棚地区,随后又开到寿山,形成尾追我突围部队的态势。汪东波为了减轻我突围部队的后卫压力,率部开往寿山,牵制敌人。国民党军队与寿山周围的几十个乡公所纠结在一起,千方百计地想消灭胡、汪领导的这支队伍。由于叛徒通风报信,部队经常遭到敌人的包围和堵截,伤亡较大。汪东波与胡海泉商议,决定把游击队带到府河以西的随南,整顿部队,扩充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当部队向西转移时,国民党军队步步进逼,又连日大雨滂沱,道路泥泞。胡海泉左腿被毒蛇咬伤,行动不便,留在寿山隐蔽治伤。汪东波带领队伍继续前进,于7月7日晚到达府河的青龙潭东岸。正值府河洪水猛涨,一片汪洋,又无渡船,汪东波决定泅水过河,被激流卷进河心漩涡牺牲。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里克劝晋惠公,导致全家被诛杀
- 晋惠公反悔,不想割地给秦国。里克不同意,他说:“既然如此,你们先前干吗答应人家,答应了现在又不给,这不是言而无信吗?”郤芮大声说:“主公
-
- 赌书泼茶
- 赌书泼茶,典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指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俩都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