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昌
【生卒】:1895—1935小名望生。通山人。1895年3月8日诞生于一农民家中。幼年从父习武,后入蒙馆、经馆读书8年。18岁回乡种地,农闲造纸,春夏放排,秋冬狩猎。1924年,与堂弟戴福昌一道外出经商,先后到过武汉、洪湖等地。这期间,听到有关共产党的传闻,视野得到开阔。1926年春节前夕回到家乡。春节期间,中共镇南中学支部党员吉梦来前往他家,两人一见如故,并经吉梦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初夏,中共冷水坪党小组成立,任小组长。他与全体党员一道走村串户,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队,并担任队长。北伐军入鄂后,带领农协会员和自卫队员到冷水坪、藕塘、厦铺、杨芳林一带打击土豪劣绅,并开仓分粮。1927年8月底,率农军百余人参加了攻打通山县城的战斗。大革命失败后回到家乡,在群众掩护下,重建了中共冷水坪党支部,任支部书记。1928年春夏,与中共通山县委取得联系,并加入县游击大队。1929年冬,受通山县委派遣,回家乡领导革命,任中共厦铺区委委员(后为区委书记),带领广大农民分田地、建立区乡农民赤卫队、办学校、建工厂、拥红扩红……1932年6月下旬,组成中共修武崇通县委与县苏维埃临时政府,任县委委员、县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后在修武崇通县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县苏维埃主席。1932年10月,龙港失陷,鄂东南道委机关迁入通山境内,鄂东南兵工厂、红军总医院、红军被服厂等后勤机关先后迁至冷水坪的深山沟中。身为县苏维埃主席的戴德昌,亲自安排红军后勤机关驻地,动员群众节约粮食和物资,保证红军的供给。他以身作则,动员自己亲属搬进茅棚,腾出房子让红军伤病员住,他全家带头吃薯渣、咽野菜,节省粮食给红军吃。1934年3月中旬,鄂东南道委迁入冷水坪。为保证道委机关的物资供应问题,戴德昌挑选了年轻力壮、机智勇敢的小伙子组成运输队,专门负责下山购买紧缺的药品、棉花、盐及粮食。同年冬,国民党汀泗桥驻军运到一批物资,他同金保林、戴国家等周密商量后,带领战士们赶到汀泗桥。天刚黑,战士们在敌据点周围挂上四五个洋油桶,点燃鞭炮,活像几挺机枪在叫。这时,军号吹响,戴德昌高喊:“一连、二连出击,机枪连掩护,冲啊!”敌人不知虚实,乖乖地举手投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及药品、布匹、食盐等物资。此次行动使戴德昌名声大振,通山县县长将戴德昌误为段德昌,向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张群密报。1935年,冷水坪根据地已非常艰难,为减轻根据地的压力,4月戴德昌带领20余名独立团战士跳出外围作战,途中不幸与敌军遭遇,经顽强战斗,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全部壮烈牺牲。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