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历代行政区划概况
《禹贡》称大禹分九州。但各类史书对九州之名称记载不一。据学者考证,《禹贡》成文于战国时代,远古的九州,实际上是一种地理区划。我国行政区划的设置,最早是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鲁庄公四年(前690)开始置县,秦穆公时(前659~621)开始置郡,为后世的郡县制奠定了基础。湖南此时为楚国的属地,未建立行政区。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在全国实行郡县制,郡下辖县。湖南始建立黔中郡和长沙郡。汉代基本承袭秦制。因汉初又分封了不少刘姓诸侯国和异姓王国,如长沙国等,形成王国与郡并存局面。武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郡之上将全国划为13部(州)。但当时的州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并无固定治所。成帝(一说灵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始有固定治所。州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军政大权,遂成为郡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形成州、郡、县三级制。以后置州数量逐朝增加。西汉至三国时湖南属荆州。西晋湖南属荆州和广州的一小部分。东晋湖南分属湘州、荆州、江州。南朝宋、齐、梁三朝湖南分属湘州、荆州、郢州。南朝陈湖南分属湘州、荆州、沅州。隋开皇(581~600)初年,文帝废郡,实行州、县二级制。炀帝嗣位,又改州为郡,以郡辖县,湖南共置8郡。自隋始,州与郡属同级地位,州不在郡一级之上。唐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又在州郡之上增设道制。太宗设10道,玄宗增为15道。道下为州(郡)、州下为县,实行三级制。湖南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唐广德二年(764)置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建置之名始。五代时,湖南为马殷所据,建立楚国,以潭州设长沙府,为国都。楚置28州1监,在湖南境内置13州、1监。宋朝建立政权后,改唐的道为路,亦居州郡之上,路下为州(郡、军、监),州下为县,实行三级制。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元统一全国后,于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11个(简称行省)。省之下为路、府、县,实行四级制。湖南属湖广行省。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自此始,并沿用至今。明改湖广行省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仍称行省)。省下为府(州)、县,实行三级制。湖南置7府、2州、2司。清康熙三年(1664),将湖广行省分治,置湖南、湖北二省。湖南才正式成为独立的省份。湖南在省下为道、府(州、厅)、县,实为四级制。湖南共设4道、9府、4直隶州、5直隶厅。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建立中华民国,废除了府、厅、州,保留道、县二级。1922年废除道制。1933年设立长沙市(省直辖市),是为湖南省建市之始。1935年起,湖南在省与县之间设立行政督察区。形成省、直辖市和行政督察区、县三级制。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共建立2省辖市、10行政督察区、77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湖南在省之下初设直辖市、行政区和专区(省政府派出机构),下设县,实行三级制。1953年起贯彻中央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州和自治县。1968年各专区改名为地区。1983年起在省下逐步实行地级市和自治州领导县和自治县、县级市和地级市辖区的三级制体系。截至2004年底,湖南省建立13地级市、1自治州、34地级市辖区、16县级市、65县、7自治县。湖南从秦始行郡县制起至今二千多年,其地方行政区划的建立、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秦至隋,为州、郡时代;第二个时期是唐至宋,为道、路时代;第三个时期是元至今,为行省时代。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
-
- 杀神白起是白乙丙的后代吗
- 今人多以为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大将、杀神白起是秦穆公时期白乙丙的后代。
-
- 戚继光斩子之谜
- 戚继光真的斩子了吗?这其中缘由,且让我们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