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学案小识
学术史著作。又名《清学案小识》。清唐鉴著。15卷。成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仿黄宗羲《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体例,将清代前期理学诸儒,依据其致力于发扬、卫护程朱理学的成就,分别名目,列入传道、翼道、守道三学案,第其高下。又别立经学、心宗两学案,示排斥之意。每传后附有同学或从游者、问答者。共叙录清初至嘉庆学者261人。作者“生平志朱子(熹)之志,学朱子之学”,是书实即宗朱学朱者之学案。作者宣称:“今之论学者无他,亦宗朱子而已。宗朱子为正学,不宗朱子即非正学。”(《传道学案》)门户之见甚深。但本书对研究清前期学术思想有一定参考价值。卷1~2为“传道学案”。卷3~5为“翼道学案”。卷6~9为“守道学案”。卷10~11为“待访录”;指“一时搜求未得其著述,则于别集之所论及者,随详随略,录以待访”。卷12~14为“经学学案”。卷末为“心学学案”。作者外甥黄膺在该书《重刊后跋》中说这部学案“即国朝诸先生宗朱学朱之学案也”。曾国藩称此书采择各家言论的标准比较平实:“居敬而不偏于静,格物而不病于琐,力行而不迫于隘,三者交修。采择名言,略依此例。”(《书学案小识后》)刊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收入《四部备要》、《万有文库》、《国学基本丛书》。后人将其与《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合刊,称《四朝学案》。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名魏斯。当了国君以后,四处寻访人才。他听说有一位叫段干木的马匹交易经纪人,很有才干,就是不喜欢做官。他想,让贤
-
-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