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16 22:10:10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周宣王死后,太子姬宫湦(sheng)继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幽王。从这一刻起,周王朝开始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场又一场的好戏即将开演。
晋穆侯
姬宫湦自己由太子晋升为当今天子之后,当然也不会亏待自己的老婆孩子。于是,太子妃申氏晋升为申后,太子妃之子姬宜臼,晋升为太子。就连时申后的老父亲、也就是周幽王的老丈人申侯,他的爵位也由之前的伯爵,晋升为侯爵,福利待遇那也是往上提了一大截。
先把以上几位主角的情况介绍给大家,现在先请他们到后台稍作休息,准备一下接下来的演出。现在就让我们先到它的邻居,晋国那儿看一看。因为此时的晋国,国内正发生着一个不小的乱子,而且这个乱子的起因和结束,对接下来的整个历史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时的晋国国君,已经传到了开国之君唐叔虞的八代孙——晋穆侯的手中。
晋穆侯天生就做君王的命,因为他的父亲晋献侯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决定,给他起名为费王。
果然,在晋献侯晚年的时候,就册立费王为太子,以来接替自己的位子。晋献侯死后,晋穆侯费王顺利登基。
四年后,为了自己的大业后继有人,晋穆侯派使者到东方的齐国求了一门亲事,齐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晋穆侯。
或许是身体方面的原因,穆侯夫人姜氏,直到三年后才好不容易怀上身孕。
然而,即将要当爸爸的晋穆侯,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庆祝一下这件大喜事,就遇到了一个大麻烦——自己的边疆被一个名叫条戎的游牧民族给攻击了,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
按理说,条戎抢完、杀完之后也就该完事了。但是,人家并没有打算就此了结,反而有进一步的想法——威逼晋国都城。
一时间,局势变得相当危险。
作为一国之君,晋穆侯必须要敢于担当这一切。于是,为了国家的安危,晋穆侯决定亲自出马,前往迎击条戎的进犯。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双方先后交战很多次,互有伤亡。
在晋穆侯看来,老是这样打打停停的不是个办法,自己的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自己这个作为父亲的,怎么着也要赶在第一个孩子出世前,胜利的班师回家啊!
为了自己的这个即将面世的孩子,晋穆侯决定改变以往的作战模式,准备用其他方法来迅速结束掉这场战争。
然而,就当晋穆侯集中自己的全部主力,准备在夜间偷袭条戎的时候,自己反倒中了人家的埋伏,军队在半路遭到了条戎的伏击,人马伤亡惨重,自己反而落得个大败而归。
就在晋穆侯逃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宫中前来报信的使者,被告知孩子已经出世,而且夫人还吩咐让自己给孩子起个名字。
当然,对于自己的军队会失败而归,晋穆侯的老婆姜氏并不知道。就是她知道了,孩子出生了,给自己在外出征的丈夫送个信,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说不定还会起到鼓舞人心的办法呢。
但是,晋穆侯却并不这样认为。在他眼里,正是由于这个孩子的原因,使自己分了心,丧失了作战的耐性。
所以,正在带着少量人马逃命的他,心中是相当的气愤。他感觉这个孩子的出现,就好像是特意来帮助条戎对付自己的。
于是,他认为这个孩子就是自己的仇人,是自己上辈子欠了他的,这辈子他是来给自己讨债的。
所以,想都没想,晋穆侯随口就说了一个字——仇!
于是,这个孩子的名字就产生了,名叫仇。如果再加上他的姓,那这就是一个十分奇特的姓名——姬仇(记仇)。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