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拜颜斶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15 16:28:1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
齐宣王画像
有一天,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你上前来!”
颜斶就对齐宣王说:“君王,你到前面来!”
齐王听了这句话很不高兴,左右的大人也都警告颜斶说:“齐王身为君主,你是人臣。君王可以对你说‘你到前面来’,但你却不能对君王这么说!”
颜斶回答说:“我到君王面前来,有贪慕权势的嫌疑;而君王到我前面来,却是表示谦恭下士。与其让我贪慕权势,不如让大王谦慕下士。”
齐宣王一听,声色俱厉地问:“君王尊贵呢?还是士人尊贵呢?”
颜斶答:“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攻打齐国,秦王下令说:‘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赏千金;有敢去柳下惠墓五十步内砍柴者,死不赦。’由此看来,君主之头反而不如死士的坟墓了。”齐宣王听完,默然不乐。
颜斶又说:“《易》云:‘身居高位却不能修身养性,只喜欢标榜虚名的人,必然骄傲奢侈。如果骄傲、怠慢、蛮横、奢侈,凶祸必然降临。’可见缺乏修养徒好虚名的必被削弱;无德性而希望幸福的人必受穷困;没有功劳而接受俸禄的人必被侮辱,并且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可见君王无羞问,不愧下学。《老子》又云:‘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各国诸侯都自称孤、寡,这可能就是以卑贱作为根本的缘故吧。孤、寡是国中最卑贱、处于最低地位的人,然而王侯却能用来自称,这不就是谦恭下士的行为吗?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重用周公旦,后世也歌颂他们为明君圣主,都是因为他们懂得士人高贵的缘故。”
齐宣王听后,说:“唉,一个君子怎么能随便加以侮辱呢?都是寡人自讨没趣啊,不懂‘士贵王贱’的道理。现在才见君子高论,寡人愿作先生的弟子。再说先生和寡人同处,享受荣华富贵,高车驷马,华丽服饰应有尽有。”
颜斶听后,立刻告辞说:“玉石生在山里,一琢磨就破坏了天然本性,并非玉不珍贵,而是说不如不琢的完美。士人生在乡野,推荐选用接受俸禄,并非说不尊贵显达,而是他们的形神就难以完全属于自己。我宁愿回到乡野,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情景贞正以自娱。”于是再拜而去。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董卓部下一览
-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
-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