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通论
经学著作。清皮锡瑞撰。此书为其所著《经学通论》之首卷。自序署于光绪丁未(1907),乃晚年所撰,意在继《经学历史》之后,进一步阐明孔子经学原义,澄清各种异说。书分30篇,各篇均以论标题,自三“易”名义、伏羲画卦意图、重卦演人、卦爻系辞作者、汉宋《易》学演变、古今宗派以迄清代《易》家,皆一一予以考辨论证,首引前人之说,再断以己意。其大旨以为伏羲画八卦意在垂教,文王演重卦而无其辞,卦、爻、辞、彖、文言皆孔子作,《系辞传》出自孔门弟子;汉初《易》说主义理、切人事,不言阴阳术数;施雠、孟喜、梁丘章句之学为《易》之正传,焦延寿、京房之阴阳灾变以及孟氏之卦气、郑玄之爻辰为别传。又言三国之虞翻,自称五世传孟《易》,其实杂出道家,不为典要。宋自陈抟、邵雍以还,盛行图书、术数之说。朱子作《本义》以补《程传》,而于篇首冠以九图,又作《启蒙》发明图、书之义,语多矛盾,信其为门人所依托。书中盛赞魏之王弼说《易》有摧陷廓清之功,宋之程伊川有卓然不惑之论,且《程传》不杂老庄玄言,说理尤为精切,又胜于王。至于近人,言黄宗羲论《易》,但取王弼《注》及《程传》,汉之焦、京,宋之陈、邵,皆所不取,其说极为公允。又谓焦循说《易》独辟畦町,意在取汉儒之长而去其短。张惠言治虞氏《易》用力至深,治专门者当习其书,以窥汉《易》之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认为:其评汉宋学术者,颇多持平之论。于清儒《易》学,独举焦、张,与前所述不无矛盾。其书清光绪丁未(三十三年,1907)思贤书局刊,后有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及中华书局1982年重印本。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由于宋昭公暴虐无道,因此宋国人都不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
-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 根据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者,轵深井里人。”聂政是郭解的老乡,也是轵地 (今河南省济源境内)人氏,深井相当于轵县的一个乡。豫
-
- 范雎受袍
-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所描绘的历史故事题材中,范雎受袍是艺术家所喜欢表现的,因情节有趣。画面表现为二人站立,中间放袍一人弯腰授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