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罗素来湘讲学
哲学事件。应湖南省教育会邀请,美国哲学家杜威夫妇与英国哲学家罗素和勃勒克女士,于1920年10月25日、26日先后到达长沙。与之同来的还有国内一批学术名流,如章太炎、蔡元培、吴稚晖、张继、李石岑、杨端六、张东荪等。他们从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长沙遵道会作了一系列讲演。其讲演辞或刊当时长沙《大公报》等报纸,或收入《名人讲演录》。杜威讲教育哲学,鼓吹实用主义。罗素在讲演中宣称,他虽信共产主义是一种好学说,但反对用“强硬手段”,即无产阶级专政来实现它,而主张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实行这主义”。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就是教育的方法。陪同罗素访长的张东荪事后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了一篇《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的时评,提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而不是搞“甚么社会主义”。接着他和梁启超还发表一些文章,攻击当时正在中国传播的社会主义学说。李大钊、李达、陈独秀、陈望道等人立即发表一系列文章回击了这种挑战。这便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的“关于社会主义论战”。当时在长沙的毛泽东不仅听了这些名人讲演,还任《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记录了其中若干讲演。当年12月1日他在致蔡和森等人的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制,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致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接着对“教育的方法”为什么行不通,进行了详细论证。
上一篇: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
下一篇:纪念李达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田忌怎么死的?
- 田忌是齐国的大将军,他忠君爱国、勇猛善战、善于推荐人才,孙膑就是他在与齐威王的赛马过程中发现的人才。不过田忌功劳很大,又不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