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章
【生卒】:1428—1500
【介绍】:
明代哲学家。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1447)中举人,次年会试中乙榜,入国子监读书。后至江西崇仁从学吴与弼,自此绝意科举,筑春阳台,静坐其中,屡荐不起。为学早年崇奉朱熹,有诗称:“吾道有宗主,千秋朱紫阳”,求学于吴与弼,也是走朱熹读书穷理之治学路径。但感到无有所得,“此心与此理未有凑泊吻合处也”(《明儒学案·白沙学案》)。于是转向心学,主静坐澄心,“舍彼之繁,求吾之约,惟在静坐。”(同上书)晚年更悟出“自得”之学,“随处体认天理”之用力之方,主张“以无所著之心行于天下”,要求学者以自然为宗。“自然之乐,乃真乐也,宇宙间复有何事!”(《与湛民泽》)认为宇宙只是一“理”,而“理”又具于“一心”,“此理干涉至大,无内外,无终始,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会此则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与林缉熙》)。人之为学在于“求诸吾心”,“勿以闻见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道学传序》)。厌弃训诂辞典著述,开明代心学之先河。对王阳明、湛甘泉心学的兴盛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陈氏一生十分向往南岳衡山,有“不到名山死不休”之诗句。他到南岳的目的是要“寻胡致堂(寅)住处”,说明他对胡寅的推崇。晚年还有“老脚一登祝融峰,不复下矣”之愿。但此愿始终未能实现。著作有《白沙集》。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