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20 12:57:46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
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
司马错
张仪答道:“秦与楚、魏亲善,发兵三川,堵住镮辕、缑氏的险塞,阻截屯留的羊肠坂道,魏国将切断韩国自南阳出兵南下的道路,楚国将进逼韩国的南郑,秦国则将往东进攻韩国的新城、宜阳,这样,兵临东,西二周之郊,声讨二周的罪过,并且可以进入楚、魏之地。周室自知危急无救,一定会献出九鼎、宝器。这样,就可掌握九鼎重器、地图、户籍,控制周天子,号令诸侯,诸侯不敢不听命,这就可以建立王业。现在蜀国只不过是西部偏僻的小国,是戎、狄之辈,您兴师动众,疲困劳苦,却不会因此成就霸王之名;况且取得蜀地也无利可图。我听说:‘争名要在朝廷,争利要在市场。’现在三川、周王室正是天下的朝廷和市场,可是大王不争夺三川、周室,而去争夺戎、狄,这就离建立王业太远了。”
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想使国家富有,务必扩充土地;想使军力强大,务必使民众富有;想要建立王业,务必广施德政。具备这三个条件,王业即可随之而来。’现在大王地小民贫,所以我希望您从容易之处着手。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又是戎、狄的首领,而且正有内乱,秦国趁机进攻蜀国,如同豺狼追逐群羊一样。夺取了蜀国,可以扩充国土;取得了财物,可以富民整军;不伤害民众就可以征服蜀国了。所以攻下蜀国,而诸侯不会认为是暴虐;尽取巴、蜀之利,而诸侯不会以为是贪婪。我们这么做一下子就名利双收,而且又有禁暴正乱的美名,现在进攻韩国,则将威胁天子;而威胁天子是个坏名声,未必有利,还会落个不义之名,何况这是诸侯所不愿意看到的,这太危险了。我请求讲明这个道理:周王室是诸侯的宗室;齐国是韩国的同盟。周王室自知要失去九鼎,韩国自知要失去三川,两国必定会通力合作,通过齐、赵去求楚、魏解围,周把九鼎送给楚国,韩把三川送给魏国,大王是无法阻止他们这样做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我认为,不如攻伐蜀国,这才是万全之计。”
秦惠王说:“好!我听你的。”
于是秦出兵对蜀作战,十个月后占领蜀国。蜀国君主改王号为侯,秦国派陈庄到蜀作相国。蜀归属于秦国后,秦国更加强大富足,也更轻视其他诸侯国了。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 据传闻,战神九天玄女,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制造香业的祖师和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