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城遗址
宋明古城址。又名旧司城、福石城,简称司城。位于永顺县麻岔乡司河畔司城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湘西北历代土家族土司王治所。其自南宋绍兴五年(1135)至清雍正六年(1728),经23代土司的不断经营,有近600年的昌盛历史。1995年秋冬,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州文物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全面勘测与发掘,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整个古城城区分为宫殿区、衙署区和街区3部分。宫殿区面积1400多平方米,有近圆形城墙和北、西、南3门,其建筑年代初步推定为南宋。从发掘情况看,区内有南宋至明清时代历次建筑的叠压关系。衙署区居宫殿区南侧,考证其建于明万历年间。区内城墙保存较好,北门与宫殿区相通,另有南、西二门。城墙内依地势筑成多层平台,建筑遗址就分布在这些平台上。城内尚保留有正街、右街、左街、伍垄街、鱼肚街等古街遗迹,地面皆用卵石铺筑而成。老司城四周分布着极为丰富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主要有龙潭城、上河城、颗砂城等土司时期不同性质的城堡遗址;紫金山、雅草坪、莲花座、象鼻山等历代土司的古墓群;祖师殿、彭氏宗祠等古建筑和采石场、古道、石刻等遗迹。构成广义上的老司城历史人文景观。颗砂古城址位于老司城以北灵溪西岸,现为颗砂乡政府所在地。据《永顺县志》记载,其为明代土司彭世麒所建。该区域地形多丘陵宽谷,自古是土司辖区内的重要经济命脉所在。该遗址居山势较缓的凤凰山下,坐西朝东。城墙遗迹似圆形,直径约百米,局部保存较好,有的高达3米以上。古城中心俗称“官屋场”,呈方形,台基大部尚在。城墙外有石砌池塘,长百余米,有3座并列的三孔石桥与城内相接,高逾3米,长数十米,俗称“九孔桥”,城外另有保存较好的古街道、清代民居、土司热凉洞等。老司城东面紫金山坡与山脚有土家族土司古墓群。墓地长140米,宽110米,占地15000平方米。50余座古墓呈阶梯状排列,安葬着元至清时期历代土司王族。据局部发掘,证实多为券顶石室墓和砖室墓。墓地前原有照壁、石人、石马等,现存残迹。老司城古城址保留着宋元明清各时期的大量历史遗物,考古工作进一步开展,将对重建土家族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董卓部下一览
-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