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战国铜镜
一种照容工具。湖南地区是战国时期诸国中出土铜镜最多的地方。特别是长沙一带。2000座楚墓中共出土铜镜470余面,大约有1/4的楚墓出有铜镜,过去著录中所称的“淮式镜”,大部出自该地区。《湖南出土铜镜图录》一书中记载楚镜有40多种不同的纹饰。最早的是春秋晚期的圆形素镜,之后有弦纹镜,或在素镜上添绘花纹。再后出现了纯地纹镜、山字镜。纯地纹镜主纹饰羽状纹或云雷纹,图案作四方连续式排列。山字纹镜是湖南楚镜中主流,数量最多,制作精美,极富特色,其图案作二叠式或三叠式,主纹有四山纹和五山纹两种。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一件为六山纹,有出土于湖南之说。四山镜占出土铜镜总数的90%以上,其地纹均饰羽状纹,中间层作网形连叶状、网形花叶状或绶带状。以后又出现了方连纹镜、兽纹镜、龙纹镜、蟠螭纹镜等。方连纹镜又称菱花镜,羽状纹地,主纹饰方连纹和水仙花小花朵。兽纹镜主纹为长尾兽和各种变形兽状图形,线条作凸面铁线白描式,怪兽环绕作起伏状排列,给人以劲健和奔腾之感。龙纹镜主纹线条作折平式,状如剪纸,龙形作张牙舞爪状,三龙或四龙缠绕环转。战国末期则出现了连弧纹镜。长沙地区楚镜化学分析结果:含铜66.33%~71.74%,含锡19.623%~21.992%,含铅2.69%~3.363%,余为少量的锌、锑、镍、铁等,属含锡较高的锡青铜。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
-
- 詹天佑巧妙设计人字形铁路穿越八达岭
- 大勇大智穿越八达岭京张铁路工程难在哪?难就难在第二段工程,而难中之难是隧道开挖。第二段工程地势险峻,山高谷深,其中最艰险的是关沟
-
- 雍正为什么违制建陵墓?
- 雍正为什么违制建陵墓?是风水不好?还是黄泉之下无颜见父皇?雍正命身后不追随父皇,而在几百里之外另找“万年吉地”。数千名哑巴被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