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为甲、乙两种写本,每种写本卷前或卷后又有久已失传的古书数篇。两种写本同今本对照,文字有不少出入,次序与传世通行本相反,即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老子》甲本及卷后古佚书,合抄成一长卷,通高约24厘米,朱栏墨书,字为篆体,共463行,13000多字。书中对汉高祖刘邦的“邦”字不避讳,故抄写年代不会晚于刘邦在位的时间。《老子》乙本及卷前古佚书,合抄在一幅宽帛上,通高48厘米,朱丝栏墨书,隶体。书中不避汉惠帝刘盈讳,故抄写年代略晚,当在惠帝或吕后称制时期。两部帛书中值得注意的是甲本卷后四篇古佚书和乙本卷前四篇古佚书。甲本卷后四篇原无篇题,文献记载也无可查考。第一篇文体与《大学》相近,鼓吹“慎独”,主张“性善”,与思孟学派观点相近。第二篇抄录“伊尹论九主”的一段,是研究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一份重要文献。第三篇为兵家论述的攻战守御。第四篇综述五行与德圣智的关系。乙本卷前有《经法》、《十六经》、《称》和《道原》四篇,成书年代可能在战国或秦时。《十六经》分立命、观、五正、果童、政乱、姓争、雌雄节、兵容、成法、三禁、本伐、前道、行守、顺道等13章,主要讲兵道。《称》写的是格言,主要讲朴素的辩证法。《道原》则是推究道的本原,纯属道家之言。《经法》分道法、国次、君正、六分、四度、论、亡论、论约、名理九章,反映的法家思想十分鲜明,强调刑名,主张法要像准绳那样作为判明是非曲直的标准,提出“民富”的途径是赋敛有度,“财生”的办法是节民力,这对研究汉初法家思想的演变和道法两家的相互关系,探讨当时统治阶级崇尚黄老之学的实质等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唐兰先生认为乙本卷前四篇佚书即是《汉书·艺文志》中的汉初黄学经典《黄帝四经》。
-
- 妺喜人物简介 揭秘妺喜是怎么死的!
- 相传夏桀攻打过岷山,得到了两位名为琬和琰的美女。这两个女人不仅长得妩媚,还很会跳舞,桀陷入了对她们的迷恋,还把她们的名字刻在了华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九天玄女的传人
- 九天玄女是九天的圣主,中华民族是九天玄女的传人,《诗经? 商颂 ? 玄鸟》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我还认为,通过 “玄鸟 ” ,得知 “天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
- 詹天佑球艺了得,还是游泳健将
- 我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是闻名世界的铁道专家。他还是一位在大风大雨里畅游的游泳健将。詹天佑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珠江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