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 上卷 作者:万里 朝代:2006-01-01 专题:书籍

军事著作。毛泽东著。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为毛泽东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演讲稿,发表于延安《解放》周刊,有中、英文单行本在国内外广泛发行。收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抗日战争爆发后,对中国抗战的前途认识上,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观点。这些观点对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极为有害。毛泽东在演讲中,用抗战十个月来的经验,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基本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即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问题。由于中日双方存在着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少我大、敌寡助我多助等矛盾特点,决定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又决定了中国不能速胜,必须进行持久战。第二,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要经过3个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这篇演讲,还着重阐述了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问题,提出了抗日战争正确的指导方针,具体地规定了抗日战争中的政治工作和战略战术原则,进一步提出了抗日游击战的具体作战方针。强调要在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以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木”,人民的团结、军队和人民的进步,是战胜敌人的最根本的条件,动员广大群众参加战争,造成陷敌于火顶之灾的汪洋大海等人民战争思想。《论持久战》,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丰富和发展了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武庚叛乱
武庚叛乱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
秦桧曾向宋高宗赵构提出建立“两个宋朝”?
秦桧曾向宋高宗赵构提出建立“两个宋朝”?
秦桧在未做宰相以前,曾扬言道:“我有两条妙策,可安天下。”当时相位出缺已久,有人问他道:“你既有妙策,何以不言?”秦桧道:“朝廷没有宰
田忌怎么死的?
田忌怎么死的?
田忌是齐国的大将军,他忠君爱国、勇猛善战、善于推荐人才,孙膑就是他在与齐威王的赛马过程中发现的人才。不过田忌功劳很大,又不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