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和战略问题
军事理论著作。毛泽东著。是毛泽东1938年11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收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否认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轻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为克服这种错误倾向,毛泽东着重说明战争和战略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重要地位,并动员全党注意军事问题的研究。全文共阐述6个问题,主要内容是: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是组织革命军队。强调共产党人要争党的兵权,人民的兵权、民族的兵权,提出了“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的原则”。从中国社会特点和中国政治斗争的历史方面阐述了中国革命只能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号召全党注意军事工作和战略方针变化的规律,强调必须根据战争情况的变化,适时转变军事战略在分析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两个过程中的三个战略转变的情况下,指出其中第二个转变,即国内正规战争向抗日游击战争的转变,关系到整个抗日战争的坚持、发展和胜利。游击队和游击战争不应停止于原来的地位,而应向高级阶段发展,通过发展抗日武装力量,逐渐变成正规军和正规战争,以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的这篇重要军事著作,不但指导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而且对于当前和今后发展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科学,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