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类疏证
书名。郭晋稀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70万字。《声类》4卷,清代朴学大师钱大昕著。是书以声纽为纲,搜罗比栉经传子史通假,凡1700余条。本书集中体现了钱氏的声传学说。因生前未及刊行,书前没有序例,其简单的发凡,仅见于书中《释训》一节,所以书中的宏旨奥义不仅未被学者发现,反被刊书人以及其他学者误以为只是搜集材料的类书。《声类疏证》索隐钩沉,力排误解,在中国声韵学研究史上首次明白无误地指出了《声类》一书的学术价值,并从散见于钱氏的其他著作和书信中剔粗取精、拾遗补缺,设计出“同位变转图表”,使这一颇为深奥的学说变得通俗易懂,一目了然,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声类》双声正转、同位变转的宏旨。第二,广征博引,疏证了《声类》的全部词目。《声类》原作每条词目下,仅举一条或几条用例,要求读者举一反三,连类相通。《疏证》从历代典籍中广泛搜集同类或相类例证,以多于原书10倍或数倍的篇幅,征引例证,逐条疏证。或钱氏误采,则博考以证其失;先儒时贤误说,则参酌而明其非。旨在说明《声类》一书是钱大昕声转学说在训诂实践中的应用和验证。总之,《声类疏证》于钱氏原作,知其典要,明其会通,因而于其条理察之精,剖之密。在研究汉字语音、汉字通假、阅读古籍、疏通字义等方面都有新的贡献。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
-
-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