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古乐舞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 上卷 作者:万里 朝代:2006-01-01 专题:书籍

古代舞蹈。又名“浏阳祭孔乐舞”、“浏阳文庙乐舞”,它源远流长,素负盛名。清道光九年(1829),浏阳县成立了专门练习礼仪和乐舞的礼乐局,每年举行祭孔活动,分春秋两次大祭,又称“丁祭”和“诞祭”。为祭祀孔子,浏阳在清同治年间(1862-1874)特建规模宏大的孔庙(又称文庙)。庙的大成殿前设左右舞亭和钟鼓亭,在孔子寿诞前的半月招收乐舞生64人日夜练习。祭孔的场面十分壮观,全国各地均有不少名士前来参加,观礼者达数千人。由县官主祭,乐生奏古乐,乐曲优雅古朴,舞生闻声起舞。舞生为12-14岁的男童,并要求家世清白,通过考试方可参加习舞演出。入学时须行拜师礼,授以舞生十条守则,如不得高声喊叫,不得教演不到等等。

上一篇:绿腰舞 下一篇:干戚舞、羽龠(乐)舞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蔺相如人物简介
蔺相如人物简介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先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后来官至上卿。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李牧之死
李牧之死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