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鼓
湖南主要曲种之一。流布于全省广大城乡。有称渔鼓为道情、道情渔鼓或渔鼓道情的。群众一般习称渔鼓演唱为打渔鼓。渔鼓源于道情,道情原为道教音乐(新经韵)流布民间演唱之称。湖南道情于西晋太康元年(280年)随道教传入后兴起。明末清初在湖南一带,渔鼓即已流行。渔鼓唱腔风格有多支派:一是以衡州渔鼓风格为代表,流行于湘江流域的湘中、湘南渔鼓;一是以澧州渔鼓风格为代表,流行于澧水、沅水流域的湘北渔鼓、湘西渔鼓;而湘东一带,受湘南渔鼓影响较深。各地渔鼓均采用渔鼓筒伴奏,其他伴奏乐器不尽相同。湘西、湘北渔鼓,除渔鼓筒与筒板外,还加上一只小镲伴奏;湘中、湘南渔鼓,受戏曲音乐和民间小调的影响,常使用二胡、月琴或三弦随腔伴奏。常见的曲目有《八美图》、《儿女英雄传》、《天宝图》、《七剑十三侠》、《粉妆楼》、《七侠五义》、《包公案》、《施公案》、《彭玉麟私访广东》等。湘南大部地区,渔鼓多与皮影合流,同一艺人,身怀二技者居多,白天唱渔鼓,晚上唱皮影,两种唱腔,相互融汇运用,丰富了渔鼓的表现力。清末民国初年,湖南较大城市相继成立艺人行会组织,如长沙“湘子会”、“永定八仙会”,衡山“化愚堂”(后改“果老八仙公”),益阳“湘子会”,衡阳“老郎会”,湘潭“永湘八仙会”等。各地茶楼酒肆为其定点演唱之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艺人在文化部门领导下,新建班社,进行演出,进行时事政策宣传,参与历届曲艺(文艺)会演,涌现出较多的优秀创作曲目。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一鸣惊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曰止戈为武
-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楚庄王在令尹成嘉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楚穆王发丧。楚庄王即位之初,楚国正处于风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