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仁
即手抓羊肉和手抓羊肉面,是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民族群众喜欢的一种吃法。手抓羊肉的做法是,把宰好洗净的羊肉切成大块,然后清水下锅,待快熟时,放入少许盐,吃肉时再放上洋葱之类的调味品。在捞去羊肉的汤里,下进擀得很薄的面片、面条,煮熟后捞出,与羊肉一起放在盘中搅和,让客人用手抓着吃。有的“纳仁”还在面片或面条上浇上酸牛奶,既开胃,又富有营养。柯尔克孜族的“纳仁”做工较细,面条要切细,肉煮熟要切成大豆般大小的块粒,然后拌在一起,放洋葱、咸肉汤、黄萝卜等。乌孜别克族的“纳仁”是将羊肉煮熟后切碎,和葱头、酸奶搅拌在一起,浇上肉汁,用胡椒调味后用手抓吃。吃“纳仁”有一定的仪式:客人中的年长者先代表大家向主人表示祝福,然后要在主人献上的羊头脸上割下一块肉,放在盘中,表示领情。接着再割一只羊耳朵给主人的孩子或座中的最幼者,意思是让孩子听话,最后把羊头还给主人。仪式结束后再吃肉。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
-
-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
-
-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