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同,存小异
寻求在大是大非上、原则问题上的一致,在小是小非上、非原则问题上保留不同意见。原为汉语成语“求同存异”,即寻求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运用“求同存异”来处理亚非国家之间的关系,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53页)。“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同上第154页)。周恩来在会议期间,成功地运用“求同存异”的方法,解决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分歧,促成会议通过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增加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推动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从此,“求同存异”便成为中国政府在外交事务中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后来,周恩来运用这一原则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并发展为“求大同,存小异。”这样,“求大同,存小异”便成为中国共产党处理国家关系、国内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上一篇:连队干部战士道德规范
下一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关羽为何能成为忠义的象征?
- 关羽为何能成为忠义的象征?且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探究竟。千百年来,关羽是人们心目中完美的英雄。尽管他有失误、有失败,失荆州、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鬼谷子简介,鬼谷子有多牛
- 我国传统文化有“三教九流”之说,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鬼谷子被公认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
-
-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