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毛泽东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他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40页)。后来毛泽东又明确提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转引自1966年9月8日《人民日报》)。由物质到精神,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客观事物的各种现象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反映,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大脑思维活动的加工制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思想或理论,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叫做“物质变精神”。由精神到物质,是指人们用已经获得的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进而实现思想,把理论变成现实,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叫做“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和精神变物质这两次飞跃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深化。经过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得到了检验和发展,主观和客观达到了统一或大体统一。这对于某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但对整个认识运动并没有结束,还要无限推移和发展。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不仅通俗、简练地概括了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精华,而且把认识论和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直接统一起来。
上一篇:物质文明建设
下一篇: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詹天佑修建铁路,詹天佑如何解决技术难题
- 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诚,号达朝。广东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
-
- 魏文侯招贤兴国
-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争霸中原。统一的周王朝崩溃了,天下分裂成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有秦、楚、燕、韩、赵、魏、齐七
-
- “田忌赛马”的智慧是恶智慧吗?
- 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应该看到孙膑的跳出惯性思维,也应该知道这是在钻规则的空子。但在现实社会,要想更好地竞争与合作,田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