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
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社会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等特点。包括生产斗争、社会斗争、科学实验、政治生活、教育、文学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其中,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它的基本形式。三种基本形式,各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生产斗争,又叫生产实践,是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处理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是整个人类和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斗争,又称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调整社会内部的各种关系,以适应生产的发展;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社会斗争以生产斗争为基础,又服务于生产斗争。科学实验,是借助于一定的科学设备,以纯粹的、典型的形式探索自然规律的研究活动。它依赖于生产实践,受社会斗争、阶级斗争的制约,又为生产实践和社会斗争、阶级斗争服务,为其提供新的技术装备,开辟新的形式或途径。实践作为哲学用语,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德性是“有实践智慧的人,用理性所决定的”,他把实践仅仅作为道德品质修养的途径或方式。以后许多哲学家都有论及。唯心主义把它看作是某种精神的活动,主观唯心主义把实践当作意识活动,如中国明朝哲学家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而客观唯心主义,如黑格尔把实践当成绝对观念自我运动、自我实现的一个环节、阶段。旧唯物主义虽然力图给实践以唯物主义的说明,如费尔巴哈等,也只是把它看作个人类似生物应付环境的活动,甚至是“卑污的犹太人”利己主义的行为。都没有给实践以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运动,是唯一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的实践概念,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9页)。人们改变环境的活动,就是“革命的实践”。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页)。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床母胎记———血管瘤
-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