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

书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敬永和 朝代:1990-09-01 专题:书籍

毛泽东1937年7月写的哲学著作。他曾以这篇论文的观点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实践证明了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但从理论上清算这条路线的工作还没有进行。著述《实践论》的目的正是批判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着重从理论上清算教条主义,端正全党的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以夺取中国革命新的胜利。文章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为中心,系统地深刻地阐述和发挥了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毛泽东论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着重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人们只能通过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才能把握事物的现象,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其本质和规律,“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64页)。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认识“两个飞跃”的原理,指出:认识是从感性认识能动的飞跃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的飞跃到实践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运动”。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解决本质问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同上第263页)。毛泽东以实践为基础的“两个飞跃”的理论,揭示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认识在实践中产生、深化和发展的辩证运动,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系统化。毛泽东还科学地概括了认识的全过程和总公式,阐述了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同上第273页),实践和认识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进到比较高一级的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毛泽东从认识论的高度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指出:“唯心论和机械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同上272页)。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同上第273页)。《实践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政策的理论依据。

上一篇:实践 下一篇:实用主义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上官婉儿的爱情多波折
上官婉儿的爱情多波折
上官婉儿是武则天的贴身秘书:上官婉儿(公元664-710),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是一位身在宫廷斗争的夹缝中,先挣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对董卓的评价
对董卓的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