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主义

书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敬永和 朝代:1990-09-01 专题:书籍

把事物和认识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绝对性,否认相对性;不承认绝对之中有相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是永恒无误的。绝对主义的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早就存在。西汉董仲舒是绝对主义的典型,他把“道”看成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举贤良对策》)。在西方,19世纪德国的杜林是绝对主义的代表。他宣扬“永恒真理”,自吹自擂自己掌握的是“最后的终极的真理”,在他看来“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现代西方哲学中,各种形式的反理性主义者都认为依靠直觉可以达到事物的终极本质,穷尽绝对真理。现象学的主要代表胡塞尔认为,通过现象学还原的途径认识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哲学(真理的科学)的目的在于那种超越一切相对的绝对终极有效的真理”(《现代西方哲学》第510页)。绝对主义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他们要不就是绝对地否定一切,要不就是绝对地肯定一切。恩格斯在批评这种错误观点时说:“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1页)。这种思想在革命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有影响。有些人看人看事,想问题,好走极端,好就绝对的好,坏就绝对的坏,对具体问题不作具体的分析。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也是绝对主义的两种表现。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绝对化,把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可以随意套用的现成公式;经验主义者把一时一地的经验绝对化,把局部的一时的经验看成是永恒不变的普遍真理。它们都会给革命事业带来损害。为了推进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自觉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绝对和相对辩证关系的原理,努力克服绝对主义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

上一篇:骄奢淫逸 下一篇:绝对观念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董卓的盗窃之道
董卓的盗窃之道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董卓生平
董卓生平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秦孝文王是个悲情君王,等了几十年终于轮到自己当皇帝,却在位仅仅三天,就寂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前,先王昭襄王,带领着秦国在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