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中律
旧称“拒中律”、“不容间位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论断过程中,对同一个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来说,不可能都是假的,必定有一个是真的,没有第三种可能。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对矛盾判断,两者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公式是:或者A或者非A。“A”和“非A”必须是一对互相矛盾的判断;二者必择其一,以保证思想有明确的内容,因此,排中律是关于思想明确性的规律。如果含混其词,既不肯定这个,又不肯定那个,就犯了“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这一逻辑规律,由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在矛盾的叙述之间不可能有中间的存在”(《形而上学》)。中国《墨经·经上》:“辩,争彼也。”“彼,不可两不可也。”又:“辩,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是争彼也。”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
-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