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理论
一种研究需要与动机之间关系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佛鲁姆1964年提出。人们有了需要,就会产生追求满足需要目标的行为动机,以发动和维持追求目标的行为,直至目标实现。这是心理学所公认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之间的关系。佛鲁姆提出了一个公式来说明几者的关系:激励力量=期望值×效价。其中激励力量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期望值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实现目标的把握程度,或概率。效价是实现目标对满足需要的价值。这个公式说明了人的积极性被调动的程度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即激励对象认为目标的实现价值越高,积极性越高,相反则积极性低。同时,根据个人的经验,激励对象认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越大,就越积极,如果认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或概率越小,则积极性就小。通常期望值与效价成反比关系,即实现起来价值越高,越不易实现,越容易实现的目标,价值就不高。所以激励力量决定于二者的乘积。激励力量不仅决定于实现目标在客观上对激励对象的价值和实现的可能性,还决定于激励对象对这二者的主观认识。如果激励对象能客观地认识目标的价值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并有充分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则积极性就越高,否则积极性就不高。激励对象对目标价值的认识,既决定于认识能力,又决定于激励对象的世界观及道德标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不同世界观的人评价效价的标准不同,因而效价受到社会的制约和调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效价应不仅包括实现目标对个人的价值,还应包括实现目标对社会的价值,应是二者的统一。其价值应不仅是物质利益的价值,还包括精神价值,也是物质和精神价值的统一。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床母胎记———血管瘤
-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
-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 据传闻,战神九天玄女,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制造香业的祖师和守护神。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
-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 公元前621年,晋国准备和狄国开战,晋襄公拟派狐夜姑(一作射姑)为主将,赵盾做副将,带兵出征。晋襄公画像晋襄公:(公元前621年):姬姓,讳欢,谥号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