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
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是基于实践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深入地改造世界;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人类社会,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反过来又使辩证唯物主义更加彻底、更加完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它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